聂琴
摘 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积累方法,教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方法;写作兴趣;写作能力
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教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愚公移山”难。面对作文教学的困境,张志公先生曾有一句十分深刻的话:“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枯燥,语言贫乏,思维僵化”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足够的信息输入。没有积累,学生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让学生作文能力有所提高,引导学生养成积累习惯,掌握积累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学生的积累
(一)读写内容的积累
学生平时的阅读所得和习作所得,是学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资料库”,不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未免可惜。要求学生每月能看2~3本课外阅读,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书评,对于“书评”,为了引起学生重视,统一以表格形式印发,其中附推荐内容一栏,这样就方便学生将阅读的目录以及内容提要或阅读时的所思、所悟、所摘进行积累。这样,学生平时的所读之书、所读之感,就形成一个丰富而又相对独立的知识仓库。对于学生每学期每人平均50篇左右的随笔和10篇左右的大作文,同样要求学生装订成册,编制“我的随笔”“我的作文”目录,从而与“我读过的书”一起形成读写资料仓库。
(二)“每天一背”的背诵积累
背诵内容由教师指导爱好阅读写作的学生提供,也可由教师提供。首先,内容不宜多,每天不超过150字,背诵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其次,取材要考虑广泛性、可背性,并可根据作文训练内容提供,这些背诵内容对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
(三)灵感积累
我们要求学生备有“灵感记录本”,在平时的阅读生活中一旦有写作灵感闪现,就把“奇思妙想”记录下来,进行“灵感积累”,以备作文时运用。
(四)生活积累
作为语文教师,虽不可能较大程度改变学生生活的内容,但可以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甚至无关的课内、课外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积累、去练笔。如,中秋赏月、找春天、摄影比赛、我是班级主人、夸夸我們班等班级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
二、教师的指导
以上是“有形”的积累,至于通过大量阅读、写作所形成的语文知识、语用经验等无形的积累,则是更重要的,同时也是更必要的。这些丰富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真正的源头活水。但这些还不够,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还少不了教师的指导和必要的训练。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命题上求乐趣
每次作文之前,对学生进行情感、内容、方法的铺垫,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感兴趣,从而产生“真想把这些写下来”的念头。而在写命题作文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发挥、个性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2.生活中找乐趣
教育家巴士卡里亚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学生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也有犯错误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学生的生活以及所接触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作文教学方式也应尽量做到让学生保持对生活的高度敏感,在生活中找情趣。
3.训练中增兴趣
我们将班级中的学生按作文水平分为A、B、C三个层次。原则上A层自觉练笔,教师偶尔抽查、评改,而对于C层学生则要求每周将随笔交给A层学生进行批改、交流。B层学生要求自觉不定时送给教师批阅。每周对A、B、C三层次同学的批改或练笔情况进行评讲。这样既解决了教师没有时间批阅的难题,又无形中对每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践下来效果较好。
(二)积极引导,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学生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之后,还必须利用一定的诱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这种兴趣不断巩固、提高,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作品,从而让他们在这种过程中感受进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首先,让学生自我修改或互相修改;其次,教师及时批阅学生作文,以了解其中的优点和突出问题,然后及时讲评。在批阅和讲评的过程中,摒弃教师费时费力又低效的精批细改方法,而是选择最具修改价值的典型习作1~2篇影印给学生,全班一起“精批细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尽量对学生进行热情激励。
1.评价表扬
常常不定时地抽查、批阅学生的随笔,每批阅一次,就要认真讲评,并特别注重广泛表扬习作中的各种优点,不管哪个学生,只要文章中有突出之处,就单独提出表扬;不管哪次作文,我们总要选出几篇佳作,让作者在班上朗读,并鼓励学生修改完善。
2.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做法是在班级中设立“佳作专栏”或班级佳作集,让学生有机会发表(小组发表——朗读,班级发表——朗读,“佳作专栏”张贴或装订成册或作手抄报,校内发表——校内广播、校刊等;投稿,正式发表)。让他们产生成功喜悦,在这样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