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研究

2016-05-30 17:40张文儒乔建生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实践大学生

张文儒 乔建生

摘要: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内容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多样性。本文从大学生的人生阶段阐述了高等院校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全面分析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之后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媒体、实践实习等多个环节阐述了高等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   实践    核心价值观    方法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207

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完成该任务必须从教育入手,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学习理解能力最强、追求实践实习的愿望最大的阶段,在人生、年龄和环境等方面都处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投身实践、实习的最佳时期。开展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既具有时代意义又具有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括。它包括了国家层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包括了集体层面建立公平、自由的法治国家的社会目标;包括了公民个人层面热爱国家、安居乐业、待人友善、信守承诺的自我约束的价值标准,这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较直观包括更为广泛的理论范畴。

(一)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源于2006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08年发行了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材。2011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起草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核心价值观的表述问题,2012年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形成了现在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与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问题的表达方式一致,从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表述,既简洁、易懂,又方便传播、学习和记忆。

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仅要牢记基本内容,更要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二)正确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学习是手段,理解是基础,实践实施是关键。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全面记忆并贯彻实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奋斗的目标和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社会集体活动中遵守公共道德,从自己的点点滴滴做起,与他人共同努力,建立和谐社会;爱岗敬业,精心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战争失败后,国家沦为半殖民地统治时期,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性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缺乏经济建设经验,走了不少弯路,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大学生作为今后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

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产生了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存在一些社会腐败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容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内容的基本思想最早见于1986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二届六次中央全会所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在党的第十六届六次中央全会上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开展了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工作,这些文献资料反映了不断进步的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通过这些资料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深入领会、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助于发挥核心价值观在平等和法制社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基本内容的提炼经历了1986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二届六次中央全会所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1996年在党的第十四届六次中央全会上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以及2001年中共中央发行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发展过程,并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相联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经历了长久的封建帝制和国外列强侵略后依然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文化基础,也是从个人层面到集体层面再到国家层面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保障。

二、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一)融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近代史、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法规教育等内容,包含了核心价值观提出、发展与最终提炼相关的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背景、文献资料和历史事件,特别是近代史上,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历次重大选择,体现了中国人民为追求国家富强所做的不懈努力,是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集体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教育内容,可以开展专题教育,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二)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团队

建立团委和学生处为领导的、辅导员和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全体高校教师参加的多层次的教育团队,学生处和团委负责指导、组织教学和培育工作,加强辅导员和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政治课教师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员和全体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工作,进行渗透教育并指导全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营造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必将成为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园地,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园地,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除传统方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外,开辟多种渠道建设校园文化,在移动客户端全面普及的今天,校园局域网将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承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页,除了采用正面的理论宣传教育以外,开发更多的游戏、动画、微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软件,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手机随时随地浏览网页,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教育。开辟相关论坛,让老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于现实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在论坛讨论过程中,认清其腐化、落后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在日常学习、生活、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心灵,体现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各种活动中。

(四)发挥革命先驱、领袖、模范人物的典范作用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统治时期,无数革命志士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长远目标,为了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抛头颅、洒热血,贡献自己的生命;无数的企业家为了国家强盛,呕心沥血发展民族经济;更有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赶走了国外列强,领导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入和平年代,能够世代永传的雷锋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集中体现;高校内部的优秀教师、模范同学都是学生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典范,充分认识、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在实践与实习活动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是大学教育中的必备环节,是大学生在社会层面的实践与锻炼,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身体力行,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融入身边群体,步入现实社会,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追求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目标。

总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层次,必须与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利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一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1-7:第001版.

[2]舒刚.“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北京日报,2014-1-3:第002版.

[3]李小佳.当前强调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解放日报,2014-2-20:第001版.

[4]姜海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

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TSKFZ2014021)邢台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GY14038)。

作者简介:

张文儒(1969— ),河北省威县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实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