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娇
【摘要】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助其塑造完美性格,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其中,语文教师的职责最为紧要,需依赖教材,结合教材,改变传统单纯说教的形式,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做到喻之以理,让学生在切身感悟中,吸取精华内涵。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语文知识,也要求利用人文色彩熏陶學生的情操,使其在知识下改变观念,积淀价值准则,提升品德修养。为此,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具体分析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语文是对学生社会主义及爱国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培养,是促进学生树立积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的过程。对作品内涵的初步领悟,利于启示人生、社会及自然,加深学生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故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全面学生的情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灵品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或多或少都蕴含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的人生道理,且篇幅优美,逻辑严谨。语文课文既揭示生活道理,也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学生学习语文,会受其优美语言及深刻内涵影响,长期以往,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情感,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单纯的德育教育相比来说,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与吸收。课堂是依托教材开展教学的场所,反之教材则为语文教学构成的前提。故而,教师一味的说教效果并不理想,必须有机结合教材,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做到动之以情,喻之以理,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浓厚情感,建立基础的情感框架,在自身感悟中吸取精华内涵,最终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赏析课文、插图,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文所以载道也。”文章作为思想内容的主要载体,两者间紧密相联。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有效结合二者,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语言,达到润物细无声地德育教育。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欣赏文中美丽的大树和叶子,感悟叶子忠于本职不求回报的付出精神。首先,文中对大树美的描述,彰显其茂盛充满活力。其次,对叶子美的重点描绘,通过对其美丽外形的描写,即秋千各异的形态;对叶子共同职责的描写,即向大树输送生命乳汁,从中体会到叶子短暂一生中无私奉献的内在美和精神。最后,由叶子联想到人,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到人和叶子两者之间风险存在的关系,学会忠于本职不求回报地付出。
而欣赏课文插图,领悟图中意境,利于学生具象化课文抽象内容,进而深刻理解课文,达到深化思想认识的目的。例如,《航天飞机》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用投影仪展示各类飞机图片,要求学生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掌握航天飞机的特点,即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比普通飞机高等。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百尺竿头的进步,感受到中华儿女的智慧,实现对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长大用科学造福人类思想的培养。
(二)情感教学,实施德育
语文教学对德育教育提出极高的要求,即喻以晓理,情感育人,激发学生情感对学生道德行为及认识影响颇深。因此,语文教师授课时要注重情感参与,或褒贬、或抑扬,激情四溢地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到振奋,感悟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受到优质的德育教育。例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中,用饱满的激情教学,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该篇课文体现出作者即将离开祖国的复杂心情。而这种心情包括憎恨帝国主义,眷恋祖国河山,衷心感激送别的亲友,对祖国未来的强烈希望,以及对离开祖国的无限自责。在整篇文章中,都透露出作者对祖国浓厚的热爱之情。教师充满激情地讲解,可使学生受到感染,深刻认识到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
针对语文的课程特点,还可以采取口诵心悟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高质量的朗诵,也能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进而在思考中获得感悟,达到比单纯见解更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德育教育情景
新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对祖国大好河山描绘的文章。针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浓厚的爱国之情。例如,《桂林山水》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开展课堂导入,让学生观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壮观美景,然后,介绍文章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背景因素,引导学生在作者的灵活描绘中“畅游”桂林。这种导入形式利于学生产生强烈了解祖国壮丽河山的欲望,产生迫切阅读学习课文的兴趣,进而以饱满的激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在交流学习体会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激发其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而要让学生这种情感得到良好升华,教师可以用极富激情的语言结束教学,引领学生进入情感高潮,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通过本文还可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祖国的山水,比如,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富庶的西沙群岛,雄伟巍峨的五岳,以及长江黄河等,令其为美丽感到骄傲自豪。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息息相关,有必要开辟更多途径,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通过对课文以及插图的赏析,情感教学手段和德育教育情景的应用,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在欣赏之余能够感悟到课外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增强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这就要求着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将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提高自身语文知识,科学合理地塑造人格,实现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晓奂.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8):114-114.
[2]张润清.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3,(3):161-161.
[3]朱萍海.重德育,巧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教育科研论坛,2013,(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