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 孟肖旭 王海平
摘要:文章是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章丘市为研究区域。从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社会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11个相关指标,综合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模型,并计算各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值。针对该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将章丘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区域,并提出了布局优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性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大多农村居民点多是由历史村落基础上延续而来,受自然地形影响很大。依山建设的村庄多三面环山,自然条件恶劣且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用地少。村庄内部缺乏功能分区,有些地区生活用水困难,需要自存雨水生活。农民生活质量差、恶劣的环境导致政府对村庄基础配套设施和农村居住环境改善无法及时有效开展。
由于居民点分布大多自发形成,且用地空散,普遍不合理,缺乏必要的规划指引,造成居民点呈现无序的外延式扩张。杂乱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也增加了公共用地比例和基础设施的配置成本。还有不少居民点位于水源、能源保护区和泉水风景区等需要发展保护的区域。因此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的研究是当前城镇化的突出问题,对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
(一)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生活所占的基本生活单位,生态位理论即每个物种在生存过程中都有一个适合自身生存的位置,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生态位适宜度是一个物种对环境的需求、环境对物种的影响以及物种与其所在生物群落中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二)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建立
本文将农村居民点的自发行为看作是特定环境中的生物行为,通过现实生态位与需求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来调整农村居民点布局。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资源的需求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适宜区间内现实资源越多越好,第二类在一定适宜区间内现实资源越少越好,其公式为:
Ski第i种类型k种资源的生态位适宜度。
Dkimin第i种类型资源k的现实生态位最小值。
Dkimax第i种类型资源k的现实生态位的最大值。
Dkiopt第i种类型资源k的最优生态位适宜值。
Xki为需带入的现实生态位。生态位适宜度取值范围为0到1。
三、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指标体系的选取以章丘市发展区域为例,通过文献阅读,选取大量的指标。之后使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再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研选取对农村居民点影响最大的11个指标,并将指标分为三类,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到表1。
(二)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量化分析
本文将章丘市划分为多个图斑,划分时首先将相邻几个村庄合并在一起,相邻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差异大的需加以区分。之后参照主要村镇各指标数据对各个区域指标进行模糊打分,给出划分区域各指标的资源现实生态位,带入模型得出生态位适宜度值。本文中的适宜度值界限根据章丘市农村居民点现状选取。
1. 自然条件
(1)水源影响度:农村居民点在选择上多受水源的影响,水源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故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居民点距离水源越近越好。章丘市内流经多条河流,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百脉泉、白云湖等都位于章丘市。本文对小清河、绣源河、黄河几个主要河流设置260m的水流缓冲保护区,对主要河流分支设置70m的水流缓冲保护区。
(2)地质灾害:章丘市地质条件较好,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但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因降雨发生冲溃土等地质灾害数量不多,但是一次突发就会危机周边几个村庄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济南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各个地区进行打分,赋值量化,得到表2。
(3)距环境保护区的距离:临近生态保护区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极大地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环境保护区也需要给予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章丘市市内保护区主要有百脉泉、白云湖等水系环境保护区和龙盘山、唐王山等山体环境保护区。
2. 生产条件
(1)农用地质量、耕地面积比:农用地质量是土壤条件、立地条件、区位条件等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反映,其质量的好坏对农村居民点的质量至关重要,对研究区域农农用地进行评价打分,各参评因子分级标准及权重见表3。
(2)固定资产投资额、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越大,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越大,农村居民产业结构越好,物质基础更为坚实。
(3)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这一指标应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越好,如若人口密度过小,土地无法集约利用。人口密度适当增长会促使政府对城乡进行更加完善的规划,有利于农村宅基地的布局和优化。
3. 社会生活条件
(1)距高级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城镇中心可达性:距离高一级农村居民点距越近,城镇中心可达性越高,农村居民生活出行都相对更加便利,可促进农村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大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镇中心可达性公式:
(2)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可以反映政府对此农村居民点教育、医疗卫生、体育、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此村庄的成熟度。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入越大,公共设施越完善,农村居民的生活、保健、休闲等方面就会越来越好。
4. 适宜度指标准化
将各适宜度值标准化,使各指标标准化后都在(0,1)以内,本文中,一旦某一区域的一个指标生态位适宜度为0,则该区域的综合生态位适宜度为0。对各个区域的生态位值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四、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结果及建议
(一)章丘市评价结果分区
通过计算,得出章丘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结果,见表4。
根据适宜性等级建议将章丘市分为四个区域:优先整治区、次级整治区、特色农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
1. 优先整治区:代表村域有垛庄镇,此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导致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且难以进行。农村居民饮水困难、生活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不适宜农村居民居住。
2. 次级整治区:代表村域有高官寨镇、水寨镇,此域位于城镇边缘,拥有良好区位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但人口较为密集,居民人均用地面积少,农用地开挖多。因而土地承载力已经开始减弱,需要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方式引导区域发展。
3. 特色农业发展区:代表村域有黄河乡、宁家埔镇,此区域生态位适宜度较高,距离城区相对较远,地势平缓,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业,距离水源较近,农用地质量、耕地园地可达性高。应以生态农业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以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带动当地旅游业,进而带动人均GDP的提高。
4. 生态保护区:代表村域有白云湖镇、绣惠镇,该区域靠近生态敏感区域,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交通较为便捷。该区域应限制进行应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品牌效应,以带动经济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二)对章丘市布局优化的几点建议
根据章丘市农村居民点现状,具体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1. 对于需要优先整治区的整理,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农民居住生活观念,采用一次或多次搬迁的方式,搬迁后以村并点。为此区域居民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并以新型农村社区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以提高农民生活条件,保障农民财产和人身安全。
2. 对与次级整治区的整理,可以采用部分农村宅基地保留与搬迁并进的方式,引导农村居民点向城镇边缘区集中,尽快使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形成小城镇建设格局。
3. 特色农业发展区应限制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农业为乡域经济的基础,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品牌。政府应依托生态农业富民工程,建立瓜果实验基地,积极建设示范村,大力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4. 对于生态保护区,一方面该区域进行小范围的以村并点,将空置出来的土地用于退耕换林。另一方面政府应投入资金进行生态景点的有序开发、特色地标性文化广场的建设,让此区域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依托于品牌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王筱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及区域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2]潘娟.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王筱明.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在退耕还林决策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报,2007(08).
[4]李雪梅,程小琴.生态位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生态学各领域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S2).
[5]李自珍,赵松岭,张鹏云.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及其在作物生长系统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1993(04).
[6]张俊峰,张安录,程龙,董捷.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3(03).
[7]郝仕龙,曹连海,李壁成. 生态位理论及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以固原上黄试区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2010(03).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孟肖旭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