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就业生态位理论是大学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生态位的形成过程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支持。本研究从大学生“就业生态位”形成过程分析如何构建稳定的就业生态系统。从个人、高校、政府、家庭、企业五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就业支持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的就业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位 大学生 就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自2010至2014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由575.4245万人增加至659.3671万人,五年间新增高校就业生人数83.9426万人,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在中国知网搜索“大学生就业支持”可以检索文章148篇。
生态位(niches)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美国学者J.Grinell(1917)最早在生态学中使用生态位的概念,Elton和Hutchinson也提出“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的定义。近年来很多社科研究者开始关注,生态位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关成果大多是借鉴生态位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但对于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定义视角不一,学者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逄元魁等将就业生态位定义为:大学生作为求职者基于自身知识、技能、社会资本等资源,在求职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由此产生的就业能力(包括获取就业信息、具备就业素质、赢得就业机会三个层面)(逄元魁、刘璐,2009)。刘超认为大学生求职生态位即大学生依靠自己所具有的生体特征、知识、能力、社会资本等在求职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就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大小(刘超,2014)。丁国昌则指出大学生自身特有的专业背景、能力、理想和价值追求、自身综合素质等构成大学生特有的生态位。(丁国昌,2007)
1就业生态位理论
生命科学领域“生态位”概念主体为种群,相应就业生态位理论中概念主体为“就业群体”,本研究认为:不同的就业群体不能进行人才流通,或者短时间可以实现人才流通但无法实现人才的持续职业成长。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就业生态位指:在就业生态系统中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依靠自身独特的专业知识体系、个人特质在就业环境中担任的特定社会角色及因行业类别、职位角色、行政地理区域的不同所形成的独特的社会关系。
关于大学生就业支持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多,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就业支持较少。本文拟从生态位形成理论视角解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从而提出大学生就业支持的相关建议。
2“就业生态位”形成过程
“就业生态位”的形成过程就是就业行为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问题,其影响因素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制度环境、劳动力市场、教育政策、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企业因素等(应松宝,2006)。本研究拟从大学生“就业生态位”形成过程分析如何构建稳定的就业生态系统。
2.1大学生就业主体综合素质养成(人才培养)
就业生态位的宽度即生态幅是决定其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一般生态幅越宽表征一个群落所利用的资源总量越大。相应的就业生态幅越宽表征求职者对资源利用的能力更强、效率更高,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更高,更利于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形成和稳定。决定大学生就业生态幅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的综合素质,其养成过程影响因素分以下四个方面:
2.1.1理论教学质量高低,专业教学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高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教育的市场敏感性对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影响重大。大学教育模式和知识体系相对陈旧,个别高校教师竞争意识差,甚至出现“照本宣科、闭门造车”等现象,这都阻碍了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大学生就业生态幅增大成为高校大学生培养的新目标。
2.1.2大学生就业实践教育水平
大学生就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熟悉就业实践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提前适应职业生涯环境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群体处于生理和思维的成熟时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的现象。高校实践教育作为大学生进入职场的提前教育,其意义重大。实践教育合理、质量高,将是大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实现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学生长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有利于明析大学生的科学职业发展观。
2.1.3社交礼仪、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不学礼,无以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均在传承中华民族尚礼的品德。社交礼仪、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贯穿一个大学生高校教育的始终,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所在。能适当融入“礼仪教育”的思政教育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有效教育,这直接关系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
2.1.4就业能力的形成
彼得·奈特等提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技能、个人兴趣都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个体禀赋(个人品质、自我认知、学习能力、家庭影响力)、综合技能(沟通表达能力、环境融入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学科理解力(基本理论知识内化、学习方法)、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韩玉平等,2016)。大学生在高校环境中其就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社会、高校、家庭等复合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2.2大学生进入就业生态系统(求职匹配)
大学生进入就业生态系统的过程狭义来讲就是求职过程,广义概念则包含大学生的培养阶段。大学生求职成功与否影响因素分四个方面:
2.2.1就业市场需求和大学生求职知识背景的匹配度
高等教育相对于多变的就业市场环境具有信息反馈的滞后性,高等教育不可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进行人才培养以达到供求匹配。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人选择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让就业生态系统不断的偏离稳定状态,并在负反馈机制下进行系统内的自我调整。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市场环境,大学生知识背景的市场匹配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效率,所以对供求匹配的满足是高校教育的一个关注点,但不能成为高校的唯一目的,高等教育产出的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应该关注市场,但不能盲从市场。
2.2.2就业信息的有效掌握
大学生进入就业系统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求职过程,对于有效求职信息的掌握是成功求职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但是这种多元化渠道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是接受了很多的就业信息,但是庞杂的就业信息,其质量的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虚假信息、诈骗信息等,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择业期的惶恐。
2.2.3必要的求职技巧和职业发展规划
大学生进入职业生态系统的第一步都是搜寻求职信息、获得用人信息、评估信息、满意后求职面试,进而进行公司、企业与个人的双选,成功则签订协议,否则持续进行求职。进入职场后则是系统的职业生涯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求职技巧是获取就业机会的前提和保障,而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则是个人职场顺利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2.2.4大学生和企业期待的匹配度
大学生进入生态系统的过程实际是大学生和企业双选的过程,这个时候双方期待的匹配度直接决定了求职成功的概率。当下就业生态系统存在,大学生求职难、企业求才难并存的局面。而且有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容易导致失业,但这属于大学生基于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以及学费高昂条件下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是一种合理行为。但是降低就业期望的有效途经就是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实现多资源选择,给大学生理性看待大学成本的条件(吴克明,2005)。对于就业市场而言如果人力市场两个就业群体的资源利用曲线完全分离,则存在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人才供应的不匹配现象。
3 稳定就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3.1生态位动态趋于稳定过程(市场选择)
根据就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导致生态位的重叠,进而引发激烈的资源竞争,行业内部的竞争会使得就业个体扩展资源利用范围,引发行业间的社会资源的激烈竞争。生态位的动态稳定过程就是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市场选择过程,由于就业市场本身的负责性,本研究拟构建一个生态位形成模型,相应的模型假设如下:
(1)一个稳定的就业生态系统中不同大学生群体占据就业生态位不发生重叠,当发生重叠时会有激烈的就业竞争,引发优胜劣汰或生态位分离。
(2)在一个稳定的就业生态系统中,不同领域就业群体具有各自的生态位,群体间避免直接竞争,从而保证就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3)一个相互起作用、生态位分化的就业生态系统,各个群体间在行政区域、社会资源、区域协作方面,都趋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多行业领域的人才就业生态系统更能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维持较高的社会产出、更具有系统稳定性。
4基于稳定就业生态系统模型的就业支持建议
稳定就业生态系统的维系,既需要持续稳定的人才输入,又需要合理的市场匹配负反馈机制,以达到就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1)个人:大学生作为生态行为主体,应该尽早的定位,在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早日确定职业目标,设计和自身的职业规划。围绕目标积累关键资源、补足能力短板,通过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的生态竞争能力,形成自己业内的基础知识背景和独特的个人求职优势。提早关注求职信息,有意识培养自身的求职技巧,并关注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升自我维权意识,做一个生活中具有主动选择权的人。提升自我责任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
(2)高校:高校集“教育、服务、管理、指导”多种职能与一身,完善的就业支持体系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服务保障,对高校办学质量更是无形的宣传。高校对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形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不断的提升高校专业理论教育的水平,提升实践教育效果,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
(3)从理论经济学角度,市场对各级各门类人才从数量到质量有一个总的要求,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实践教育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整,才能使得高校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但是当下高校过多的关注招生数量、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成果。造成大学生的就业率也不尽合理,当前大学生自身差异和对就业期望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用单一就业率评价大学教育体系深受质疑。应建立合理的大学评估考核体系,要进一步优化大学评估指标。
(4)政府: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形成,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也尤为重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要求,制定合理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政策,并配套建设好人才交流中心、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将使得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功能能够发挥作用,减少用人单位侵权、大学生就业失信的不良社会现象。同时,政府导向的高校企业双选会,有利于企业和高校的信息交流,便于大学生求职,也会依托规模效应促进企业人类资源的有效补给。当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就业导向,有利于有创业期望的大学生开启创业之路,创业成功者则可以带动一批人成功就业,有利于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
(5)家庭: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和就业观念的取向跟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溺爱的家庭教育常常会酿成学生自私、懒惰、抗压力差等问题,对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非常容易导致对于所谓“好职位”的趋之若鹜,对基层岗位的忽视反感,引发就业市场的失衡。而大学生欠缺的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又会给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埋下隐患。所以家庭应该从三个方面做好就业支持,①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意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②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抗打击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逆商,让学生能够适应激烈的生态位竞争。③合理利用社会人脉资源,提高适当的就业信息和物质支持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6)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该多关注大学生的成长,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实习平台,正确引导大学生融入工作团队,通过老带新,让大学生尽快掌握工作技巧,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工作职场的挑战。加强和高校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积极向高校提出用人的要求,寻求人才培养订单化,另一方面做好企业自身人才的战略储备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这将加快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稳定。
项目来源:郑州航院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支持研究”(zhjy16-(35))。联系人:李靖雨。
作者简介:李靖雨(1989-)女,河南南阳人,工作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管理)。
参考文献
[1] 逄元魁,刘璐.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2] 刘超.大学生求职生态位分析—试论标签生态位与真实生态位[J].赤峰学院学报,2014(7).
[3] 丁国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生态位现象”解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
[4]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5] 韩玉萍,张蓝月,叶海英,李印伦.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探究[J].就业方略,2016(03).
[6] 吴克明,孙百才.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