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活跃起来

2016-05-30 09:56霍建林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调动培养小学语文

霍建林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扬起学生的情感之帆,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   调动   培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24

在求知的长夜里,在泛舟的学海中,是牵着学生踊踊前行,还是给他一根路杖或一根木桨,让他摸索前行?我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巧妙地引导学生达到问题探索的境界——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动思维,让它像火一样熊熊燃烧呢?

一、联系文章思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思考问题时遵循思维逻辑性规律,逐步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知识进行推理得出新判断,形成一种新的思想认识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安排层次,谋篇布局,体会作者思维的逻辑性。

(一)溯果求因

从问题的结论入手,溯果求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群鸟学艺》一课最后“……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要求学生分析其结果不同的原因,再分析群鸟学艺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二)抓住联系

从句、段、篇的内在联系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的“海水有多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些色彩呢?课文接着做了回答:“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学生明白了这两句话有联系,是因果关系。诸如此类的学习训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研究思路

为了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具有条理性和层次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要线索层层递进,前后连贯,引导学生研究作者思路来进行。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作者是通过描写“飞夺”的过程来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大智大勇的精神的。“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突出了“飞夺”的必要性。全文是按“必须夺桥——抢时间——攻天险”三步法去写的,教学中如能抓住这个思路,紧紧围绕“飞”“夺”二字,渗透“情”字,必然使学生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师的教学思路前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逻辑思维训练。

二、深挖教材,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从学会发现问题到学会提出问题是个漫长而复杂的思维过程。它需要学生用较准确的语言,把自己内心所“疑惑”的问题完整地表达出来,既需要思维训练,又需要表达训练。这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需要每个教学工作者去引导,去尝试。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上教师要留有“余”地,要善于利用“余”,让学生把产生的“疑”真正问出来。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首先让学生面对课题质疑,提出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试想,如果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你在池塘边钓到一条被禁止捕捞的又大又肥的鲈鱼,面对美味的诱惑,你会怎么办呢?带着这个疑问阅读课文。当读到钓鱼的经历,钓鱼(紧张、兴奋、激动)——放鱼(不情愿、委屈、无可赖何、悲哀)——服从规则,得到启示。在这次钓鱼中,詹姆斯战胜了自我,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面对道德抉择时也可以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就为深入地读课文打开了思路。

(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一是在读中感悟文中的景情交融衬托人物的心情,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河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此时此刻,小雨来可能已经死在鬼子的抢下。这样的景色再加上小英雄雨来的死,是那样悲壮,这悲壮感人的景物描写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此情此景中,雨来从一个泥鳅一样的小孩子已蜕变成了一个光辉的小英雄形象。此时的景物描写对雨来的英雄形象起到了烘托、映衬、突出、渲染、升华的作用。二是对比着读,体味文章的构段方式。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荷塘旧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塘面上有块白水,荷叶在白水边形成一条弯曲的边缘线。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来到这块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脱光了衣服,走过一段湿润的沙地,跳入清凉的水中。恬静的水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这里的“黑泥鳅”不但写出了小伙伴的皮肤黑,而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小伙伴的健康美和动作的协调。“钻来钻去”又表现了小伙伴戏水时的快乐,字里行间表现出小伙伴活泼、机灵、好动、敏捷的特点。

(三)运用听读,增进思维的延展性

教学中教师要常把视觉语言转化成听觉语言,让学生听出话有音;把学生思维触角导向话内与言外,使之向作品的深层挖掘。《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结尾含意深刻,教师读第一句用沉痛缓抑的语调,读第二句“妈,昨天是4月28日”时可一字一顿地读,读最后一句则用刚毅的语气,在“母亲”后作较大的停顿,“微微点了一下头”读得凝重,然后发问:文章的这个结尾有意思吗?学生都能由最后一句话想象开去,深刻领悟到“微微点了一下头”这个非同一般的细节所包含的深意,表明“母亲”永远记住了“父亲”遇难的时间,永远铭记敌人的深仇大恨,也永远不会泯灭讨还血债的决心。

(四)激发好胜心,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阅读教学中,要变依赖性为独创性,适时地激发思维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如《称象》一课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把当时曹冲称象的办法改一改,要改得比曹冲的办法好。这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有的说:“我把泥土一担一担地挑进去,等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泥土,不就是象的重量了吗?”显然这个办法改得很好,就这样,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适时地提出趣题,既克服了学生的依赖性,又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展开思维,达到了转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智能领域中,只有使每个学生都围绕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挖掘自己的思维潜能,变以往被动地听为主动地探索,才能真正启动学生的思维,做起思维的“体操”,跳起思维的“舞蹈”。

猜你喜欢
调动培养小学语文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