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2016-05-30 16:28乔志杰薛朝霞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家庭环境亲子关系

乔志杰 薛朝霞

摘 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亲子亲和评价量表》和《亲社会倾向测量量表》对250名被试进行调查,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结果表明:(1)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在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t=0.19,p>0.05)。(2)方差分析表明,家庭客观经济水平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F(9,194)=1.28,p>0.05),而主观满意度对其的影响显著(F(4,199)=3.25,p<0.05)。(3)相关分析表明,青少年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r=0.19,p<0.05)。(4)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观满意度和亲子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贡献率分别为17%和3%。家庭经济的主观满意度和亲子关系是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95-02

一、问题提出

家庭环境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原生环境,其对个体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亲社会行为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们探究的热点,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合作、分享、利他、谦让、帮助等一系列符合社会期望的友好积极的行为;对个体而言,亲社会行为是衡量一个个体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结构与经济收入会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1],而对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观满意度却随着不同的个体而产生差异,也随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不同,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将对家庭收入的主观满意度做为一个衡量的指标纳入到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考察因素中,因此,本研究除了考察客观的家庭经济收入外,还加入主观满意度这一因素,从更全面的角度探究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选自太原市的五所中学,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被试250人。其中初中生145人,高中生105人,男生109人,女生141人。

采用团体施测,事先对所有主试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样本回收率为81.60%。

(二)研究工具

1.亲子亲和评价量表

采用Olson等人1979年编制的亲子亲和评价量表测量青少年的亲子关系,两个分量表内容完全一样,分别对父亲和母亲的亲合程度进行测量,均有10个项目组成。量表的信度为0.82。分数越高说明亲子关系越好。

2.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

对外显亲社会行为的测量使用寇彧等人修订的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2]。修订后的PTM包括六个维度——公开性、匿名性、利他性、依从性、情绪性、紧急性。共23个项目。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概况

1.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分析

中学生的外显亲社会水平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t=0.19,p>0.05),男生和女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差异不显著,即男生相比较女生并没有表现出较低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反之亦然。

(二)家庭经济水平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差分析

1.家庭客观经济收入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差分析

由表1可知,处于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下的中学生个体在亲社会行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9,194)=1.28,p>0.05)。

2.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观满意度对中学生亲社会倾向的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主观满意度下的中学生在亲社会行为倾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4,199)=3.25,p<0.05)。

(三)中学生亲子亲和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1.亲子亲和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对中学生亲子亲和关系与亲社会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r=0.19,p<0.05)。表明中学生亲子亲和关系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亲子亲和程度越高,所表现出来的亲社会水平也越高。

(四)家庭经济与亲子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1.对家庭收入的主观满意度与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由表3可得,y=11.31x+0.46,该回归方程是有效的(F=50.25,p<0.01),预测变量主观满意度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显著(t=8.17,p<0.01),自变量“主观满意度”可以解释因变量“亲社会行为倾向”17%的变异性(R2=0.17)。

2.亲子亲和关系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回归分析

由表4可知,y=2.89x-0.34,该回归方程是有效的(F=29.345,p<0.01),预测变量亲子亲和程度进入回归方程,其回归系数显著(t=34.76,p<0.01),这说明亲子亲和程度可以解释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解释率为3%。自变量“亲子亲和程度”可以解释因变量“亲社会行为倾向”3%的变异性(R2=0.03)。

四、讨论

(一)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将家庭经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试所报告的客观的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另一部分是被试所报告的主观上对家庭现有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满意度,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分别探讨家庭经济状况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

之前相关的研究表明,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3]。而本研究显示,客观的经济收入水平并不会对亲社会行为倾向产生显著性的影响。然而,在对被试所报告的主观满意度的分析中,则显示出显著性的影响。同时,在回归分析中也显示,青少年的主观满意度可以解释亲社会水平总变异的17%。因此,我们除提升客观的家庭经济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青少年对现有生活的知足感、满意度,提升幸福指数,增加他们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二)亲子关系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我们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青少年对他人的理解和倾听,也能在自己与他人观点出现分歧时,认真倾听,求同存异,而不是以冲动暴力去解决。此外,我们还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促进青少年与父母间的沟通,青少年可以认真听取父母的正确教导,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内化并践行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和父母的交流中形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通过良好的性格与内化的品德增加亲社会行为。

综上,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一生中发展的关键转折时期,因此需要正确的指导和教育来完成他们在这个时期的顺利过渡,提醒我们,需要注重家庭环境中亲子关系的培养和对家庭主观满意度的提升,进而更好的增加亲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1]Bandy,R.& Ottoni-Wilhelm,M.(2007).Family structure and income during childhood and subsequent prosocial behavior in young adult.Journal of Adolescence,35(4),1023–1034.

[2]寇彧,洪慧芳,谭晨,&李磊.(2007).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心理发展与教育,23(01),112-117.

[3]叶婷,&吴慧婷.(2012).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感恩的补偿和调节效应.心理学探新,32(01),61-66.

猜你喜欢
亲社会行为家庭环境亲子关系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