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在高师教育中的推广与应用

2016-05-30 14:43巴悦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推广应用

巴悦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师院校的进一步“扩招”,师范生专业水平下降、师范课程设置不合理、竞争优势弱化等问题导致师范专业教育质量出现滑坡。因此,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被重新提起,应用于高师教育教学改革中。本文就其推广应用原则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先生制;高等师范教育;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74-02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致力于从事平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为了解决工学团师资短缺的问题,他创造并推行了“小先生制”。所谓“小先生制”,主要是利用上学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这样的做法为其在生活教育理论领域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础,更极大程度的普及了平民教育。

一、重提“小先生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剧,“小先生制”又重新被大众所提起。它即知即传的教育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够巩固知识结构,温故知新,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因此,具有推广与应用的必要,特别是对高师教育而言。

高师教育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的,中小学教育在不断地改革,现今的高师教育跟不上改革的脚步,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加剧,师范生的整体素质滑坡,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专业水平下降

高师教育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育质量不仅仅是关乎受教育者本人,更是关乎未来千千万万中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的问题。耳濡目染的影响着下一代儿童的受教育水平。随着各项教育机构的扩招,高师教育的门槛也逐年变低。而在高师教育中的唯一优势——就业保障,也渐渐被弱化了。无论是何种专业的学生,都有成为教师的可能与资格,师范专业变成了服从调剂的学生们的“收容所”。缺少了兴趣与热忱,高师教育的专业水平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放在高师教育首位的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与“外国教育史”等课程,即使是考研也不例外。诚然,教育学常识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是不可逾越的重要步骤,但与之同等持平的还有作为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许多成绩优异的高师学生由于自身与学校都不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酿成了空有一身知识却无从表达的后果,根本无法将学习内容生动形象的传递给学生,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竞争优势弱化

高师院校生源的数量持续增加,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培养体制的不足造成了师范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整体滑坡。用人单位方面也反映出同样的结论:现有师范毕业生的讲课、科研等方面水平均不如“扩招”前的学生。这直接指向了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趋于下降。随着师范毕业生就业的全面开放,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考的方式成为教师,教师不再是高师院校所独有的选择。而师范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与就业政策改革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就业困难的后果,这使“小先生制”又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从而缓解高师教育在现阶段所出现的上述问题。

以往教学过多的把精力放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若想改变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适合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就显得迫在眉睫了。这种模式,需要能够改变教师一味教课的局面,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重心,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提升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学生能力与素质。倘若“小先生制”能够走进高师院校中,由学生自己上讲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不仅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小先生制”成为教育研究中一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二、“小先生制”在高师教育中的推广策略

“小先生制”是一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理念的一部分,同时又要根据现今的时代特点进行改进,从而形成一种贴合新课改需求、又真正以学生为课堂重心、有利于学生终身能力发展并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新型高师教育模式,使得“小先生制”能继续发挥它的特点,指导师范生技能的培养。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实施起来,需要具备一系列教学原则作为保障。因此,“小先生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应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广泛性。“小先生制”其方法预计提高的不是一两个人的知识能力,而是所有师范生的。因此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其中。

如今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普及,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成了机械性的吸收工具造成的,一味的背诵老师讲解过的知识点,而不考虑其他。经过多次的强调与记忆,不懂的问题遇到多次也会了,成绩自然也不低。但是,一旦题型稍有变化,而原理相通,学生也会无法应对。当其遇到新的问题同样是在等老师给予解决方案,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全员参与的广泛性特点就是让学生从备课到走上讲台,真正做到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人,锻炼其主动性。所以无论成绩好坏,都一视同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读书、查资料,养成习惯,从而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广泛性是必不可少的。

2.交互性。“小先生制”原本的应用范畴即为教与学的互动。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交互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余生活中。可以通过网络、通讯设备等工具来进行技能训练。同时,有的学生在一个学科有优势,另一个学科也许并不擅长,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师教育下的学生可以互为“小先生”,来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每位同学的综合素质。

3.层次性。“小先生制”最主要的是其“即知即传”的特性。在陶行知先生提出“小先生制”时,中国文盲数量庞大,在这种现实的驱动下,陶行知先生要求学生只要学会写一个字,就立即教给其他人,这样就可以迅速减少中国的文盲数量,同时巩固自身所学。而在现今的时代中,文盲已然是极少数。在高师院校中的学生之间只有技能水平的高低的差异。因此,在当代高师教育中,“小先生制”就体现为技能水平相对高低的学生之间的切磋与学业间的交流。同时,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原本就高低不一,各有所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大的体现其价值所在。

4.独立性。学生自己通过翻阅资料、学习教材,从而确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进行第一次的课程申报。单独与自由组合成小组一起报名皆可。当学生选课有所冲突时,可以通过公示与协商,而后进行第二次的申报。从而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其次,要求学生独立上课。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其中,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查阅资料、设计教学内容、书写教案并上课等内容极大的锻炼了其独立学习的能力。

5.连续性。“小先生制”教学并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讲解简单的课程内容,老师承担难以讲解的部分。而是学生参与每一节书中所出现的常规课程。这个过程的持续进行,让学生可以充分从各个模块中领悟学习方法,从而培养教学能力。

三、“小先生制”的现实意义

(一)与人分享的快乐

“小先生制”教学方法的应用所带来绝对不单单是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们在相互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增进感情,提升与人交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学会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在教授与交流之中可以感受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提高自己又提升他人,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二)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惰性,只做老师要求做的部分,甚至要求做的也选择性的做,但是通过“小先生制”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是自主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同时自主的学习教科书外的知识,正如前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体会到很多知识不仅仅是源于课本,更多的是其自身的知识储备。而且,通过备课的准备,也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懂得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备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所搜集材料的整理、筛选,培养了信息处理与搜集的能力;在预习教材,学习钻研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研讨备课的协调与帮助中,培养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设计教学过程与方式中,培养了创新与开拓思维的能力。学生再遇到新的问题时不会感觉无从下手,而是能运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形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能力。

(四)提高了教育水平

高师教育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而“小先生制”的推广与应用正是为其日后的实践做准备。高师学生习惯了面对讲台,习惯了课前备课等,都为日后的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提高了整体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

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小先生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有着它极大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高师教育而言。因此,我们要学习并弘扬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小先生制”的优越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更好的投入到日后的教育事业当中去,从根源上提高高师教育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推广应用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