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期闯四关 用坚持和专注锻造核心竞争力

2016-05-30 11:58:27王杨
中国大学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压力成长青年教师

王杨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新一代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投入。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应是坚持并专注地锻造其核心竞争力,通过“三期”“四关”的磨炼,促使新时期的青年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为高校教育战线的主力军。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压力;成长

笔者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十几年,经历过入职以来的困惑和迷茫,到如今,回顾往昔,有一些切身感受和由此形成的思考。本文主要针对青年教师成长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内涵式自我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为高校健全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提供思路。

一、青年教师的现状

当下,青年教师普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从而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据2015年腾讯-麦可思《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产生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压力来源中,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占61%,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占52%,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占51%,知识危机/学历危机占22%。青年教师的从业现状,归结起来体现出三组现实的矛盾。

一是职业压力——深化教学改革、岗位激烈竞争与自身能力的矛盾。高校扩招导致的教师数量不足,使许多青年教师刚刚毕业进入高校就职即承担教学主讲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缺少师范类教育的专业背景,导致对教育教法特点以及教师职业发展认识不足。当面临深化教育改革、岗位激烈竞争所带来的职业压力时,青年教师显得难以适从。二是事业压力——职称晋升、科研学历标杆与自身成长的矛盾。在高校中,因职称与资源分配有着重大的关系,职称晋升成为青年教师的迫切需求。可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边职称晋升要求高学历作为入场券,业绩评比“重科研”;而另一边青年教师普遍因职称较低,拿不到高级别的课题,难以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攻读高一级学位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久而久之,这种现实的“死锁”使得青年教师产生事业倦怠感,感觉难以获得事业发展的通道。三是生活压力——家庭负担与自身收入、精力的矛盾。教师也是普通人,也应有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如婚姻、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老人瞻仰等难题,都需要资金等物质基础才能得以解决。而由于前述种种原因,导致青年教师的正常收入极其有限,甚至难以应对日渐高涨的日常开销。这种经济负担往往严重影响着青年教师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使其对于未来充满迷茫。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博士学位、站稳讲台、科研学术”为代表的“三座大山”对青年教师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压力,使得青年教师不知所措,进步迷茫,身心疲惫。因此,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压力才被调侃为“青焦”,青年教师自己也被戏称为“青椒”。

二、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

为应对“青焦”,青年教师容易陷入消极的“被发展”模式和非自主意识规划的“被成长”状态,接踵而至带来了职业倦怠的失望感、事业危机的失落感和生活挫败的失意感。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固然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投入,但是作为问题的主体,根源应该从青年教师自我入手,去寻求应对和解决“青焦”的办法。

结合本校实际和笔者经历,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轨迹可概括为度过三个时期(就职准备期、入职求存期和在职胜任期)、闯过四个难关(职业认同关、教学能力关、科学研究关和提升发展关)。一个教师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会在其顺利通过三期四关的考验后基本显现出来。

1.就职准备期

工作2年以内,职业认同意识逐渐建立,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处于萌芽状态,对于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尚不明确。

(1)经历岗前培训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全面规范的岗前培训对于就职准备期的青年教师意义深远。比如,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培训使其懂得教学效果如何达成,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让他们明白教师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是一个“良心活”。只有对该职业具有极高的职业认同感、心灵归属感和怀揣美好愿景的人,才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从而一生敬畏讲台。正是岗前培训让笔者顺利度过了“职业认同关”,立志坚定,使得笔者后来即使面对重重压力也总是感觉脚站得稳稳当当,底气十足。

(2)通过教学实习锻炼,经历授课指导和竞赛,听课、交流收益多。笔者所经历的教学实习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体验3门不同课程5个不同教学班的教学工作,使笔者亲身体验何为奉献;就职第2年参加学校的课堂教学竞赛,在证明自己的同时,还通过跨学科听课交流的方式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学科竞赛,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环环相扣。通过“自我奉献-教学有法-教学相长-充实提高”的教学实习,有效而良性地提升了笔者的教学能力,获益匪浅。

(3)经历继续研究训练,为科学研究关的突破打基础。目前,青年教师大都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学任务繁重可能导致其无力继续之前的研究。但是千万不要就此放弃之前的研究积淀,而应该咬紧牙关继续以前的研究方向,定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有着稳定的研究方向就意味着成功的开端,能让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立足高远,为将来寻求具有个人特色的科学研究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这里,笔者特别强调,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一种认识错位,觉得从事教学工作就是当个“教学匠”,和科研不沾边。其实正相反,教学也是一门科学,教学研究同样也是科研,大有深度可挖。青年教师同样可以将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方向。

2.入职求存期

工作2—3年,工作激情最高,能力提升最快,最需要关注、支持的时期,也是职业习惯养成和事业起步的阶段。

(1)顺利通过教学能力关。当青年教师迈进入职求存期时,能否顺利通过教学能力关是最先的考验。在教学岗位上已度过了2~3年,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进步还是停滞不前,在这时会逐渐显现。如仅仅通过自我摸索、自我总结的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既耽误时间也不利于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此时,指导教师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庆幸的是,本校一直以来都坚持采用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引导青年教师顺利过渡,笔者就从中获益匪浅。每当回想起准备教学竞赛时老教师自发组团来辅导时的场景,笔者都心中一暖,甚是感激。

(2)拥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为适应岗位需求,青年教师普遍在就职准备期会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在教学方面,较少关注科研,在入职求存期重提研究方向的审视较为迷茫。然而此时却又是青年教师科研干劲和精力最强的时候,如果能确定稳定且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关注该研究领域国内外前沿动态,从而找准研究的切入点,通过长期积累,会大大增加在科研领域创出“自己那一片蓝天”的机会。

(3)制订长远的自我提升和发展规划。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入职求存期中制订一个长远的自我提升和发展规划尤为关键,能使其在进行教育与科研事业“齐步走”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既避免其因“一蹴”而“不就”时产生畏难情绪,又可预防其因生活所迫沦为给横向科研项目打杂跑腿的“科研民工”。长远的自我发展规划就像一座灯塔,照耀在自己前进提升的道路上。有了这座灯塔,使得青年教师有愿景、有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为学校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在职胜任期

工作3—8年,职业生涯发展的黄金时期,自我成才的积淀阶段。

(1)过教学能力关不仅仅是授课,更多的是总结和反思。笔者永远记得获得教学竞赛一等奖时一位老前辈的赠言:“教学不仅仅是授课,更是一门科学。授课结束了并不是教学就结束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是当教师一辈子的事。”然而进入在职胜任期的青年教师往往因事缠身,普遍忽略总结与反思。借助总结和反思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使其更符合科学规律,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和教学效益最大化。作为青年教师,应勤于反思并善于总结自己在教学时的得失,才能不断学习、迅速成长,才能带来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学科竞赛的更好表现以及毕业设计改革的新思路。

(2)过科学研究关要加入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学术组织)。青年教师要寻求教学或科研上的突破,“闭门造车”不可取,没有资金、设备的支持不行,没有与高水平的教师、学者同行的交流更是要不得。此时,青年教师应力争加入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学术组织),不仅可以“抱团取暖”,更重要的是获得惯性发展的平台优势。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这方面急青年教师之所急,帮助他们与校内、外的科研单位和合作组织“牵线搭桥”。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开阔眼界、广交朋友,在迈过科学研究关的同时,也得到身心的满足和事业的长足发展。

(3)过提升发展关必须有勇气再进学堂当学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应是每位教师的座右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有勇气和信心教导学生做人做事。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有勇气再进学堂当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学位深造,可以申请去国内(外)做访问学者等。只要有勇有志继续学习,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比比皆是。

三、体会与建议

青年教师自我成长应该立足于自主发展,以锻造核心竞争力为内涵。这个过程可能道路崎岖、充满波折,也可能因为面临“雨后春笋”般的压力而显得“乱花渐欲迷人眼”。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在此提出一些浅见。

首先,青年教师要有“主人翁”意识,敢想敢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没有人天生就是一名好教师,要想当一名好教师,没有一个长期的积累阶段是不可能的。青年教师跳出“被发展”模式的关键就是主动去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酵”计划,并坚持付诸行动。

其次,青年教师要结合自身条件、学识结构和所处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提出具有“个人特色”或“特长”的目标,并适时地审视、调整。专注于个人特色的塑造,坚持走个人能力提升的道路。

在许多非教师行业的人看来,教师是一个舒适且稳定的工作。但是在青年教师心中,这份工作既不轻松也不舒适,心理上的落差需要适应,能力上的成长漫长而遥远。笔者想说,不论你是处于就职准备期、入职求存期还是在职胜任期,请保持对教师这份工作的初心与热爱,时刻关注核心竞争力的自我锻造,坚持并专注地走下去,终有一天,“青焦”的乌云散去,“青椒”会绽放为“青骄”。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压力成长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51:36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03:44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8:26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7:25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