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玲
摘 要:高中数学十分抽象,学生要想学好这门学科,必须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新课改指导思想也将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课堂内容、探究意愿、总结反思等方面详细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思维;培养
数学学科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数学模式的判断与思考能力,对教学实效有很大影响。因此,为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数学学习兴趣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学习兴趣可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数学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会精力集中地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深入思考问题,并会在课下用较多的精力思考与探究数学渊源。在思考中学生对数学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从而逐渐形成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落实教学目标,还应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才会积极探究数学知识与规律,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
二、激发探究意愿,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学习数学知识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其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解数学概念开始,一步步探究数学理论与规律的形成条件,并逐渐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设计需要探究的问题形式,以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确保所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大,并在问题中透露出一定的探究线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探究到问题的实质。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后,可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会增加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会使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2“直线与圆的关系”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下图,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逐一探究。
图(1),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这条直线和圆是( )关系;图(2),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这条直线和圆是( )关系,该直线叫做圆的( ),这个点叫做圆的( );图(3),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这条直线和圆是( )关系,该直线叫做圆的( )。
上文中教师所预留的( )问题,不仅是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而且也是提示學生回答问题的线索。学生只要认真读题,就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科学总结反思,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十分重视教学反思在优化教学成效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一起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是其对数学知识、理论、公式等进行理解、探究、把握和运用的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由于教学过程的章节性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十分系统等原因,很多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教学总结与反思中,教师可将本章节的所有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数学知识,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清晰而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加快速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总结与反思,高中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思路更加顺畅,这就使他们在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时可以更快捷地获得解题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并在解题中发现更巧妙的解题技巧,这一技巧的获得也是其思维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切实践行新课标理念,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借助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意愿、科学总结反思等方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8):29.
[2]李苹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75.
[3]薛东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5(3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