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化”阅读,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

2016-05-30 10:48王泽海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时珍教者本体

王泽海

近日,听一位四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李时珍夜宿山寺》一课,教者精心设计,以“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师徒的苦”为线索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想象、拓展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师徒寻药之苦、尝药之苦、录药之苦。整节课环环相扣,主题鲜明,李时珍吃苦耐劳、认真严谨、无私奉献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听完这节课,我不禁思索良久,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的仅仅是“苦”吗?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师读这篇课文读到的仅仅是人物的精神呢?对于朗读并复述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用词扩写一段夜景等语文本体性教学要求,教者为何置之不理呢?由此,我又联想到一个许多语文教师都明白却不愿意去做的话题——之于语文,我们教者是普通的读者吗?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任务。这样的教学任务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应该进行“教学化”的阅读,即用教语文的专业眼光,去发现、挖掘该文本在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学习语文方法、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与资源。

那么,面对一篇课文,我们应从哪些角度进行“教学化”阅读?吴忠豪先生曾经指出,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看,每篇课文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学习价值:第一是文化价值,第二是学习语文的方法,第三是语言材料积累。我们不妨用这样的视角进行“教学化”阅读,以语文文化、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语文积累为着力点,挖掘不同文本的学习价值,将它提炼、筛选、整合成教学资源,融合到有效的教学设计中去。若是以这些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李时珍夜宿山寺》一课带给孩子的就不仅仅是“苦”,诸如文章结构的精巧、细节描写的传神、环境衬托的意蕴、词语运用的生动等语文教学的核心资源将进入教者眼中。

当语文教师进行了真正的“教学化”阅读之后,语文课将是简单而有味的,甚至很多时候语文课应该是理性的、静谧的。于永正老师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习感情朗读,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学习批注,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封信,这三点都是围绕语文本体性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的,没有繁琐的分析,没有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他把对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渗透在朗读、批注、写信的本体性教学之中。这一切,都源于教者并没有把自己等同于一位普通的读者,而是带着语文学科专业的眼光对文本进行“教学化”的阅读,方才挖掘出了这些价值颇丰的语言训练点,形成了这些简约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学化”的阅读,要求我们要理性地对待语言文字,关注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什么、积累什么、迁移什么、运用什么,真正将语文知识、方法与技能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实施起来。

面对文本,实施“教学化”阅读,是教师应该修炼的基本功,亦是为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应有的情怀。

(作者为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李时珍教者本体
解码李时珍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