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学契机,发展学生想象力

2016-05-30 10:48季芳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表象想象力教师应

季芳

【摘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力 发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儿童最宝贵的思维品质,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用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和过程,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在观察活动中激发美的、富有情趣的记忆,及时生成带有想象色彩的语言。

一、凭借插图,启发想象

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把插图“看成”动画片,让人物、动物鲜活起来。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2》,插图是一个儿童的晨起活动和学校生活。学生看到这些具体生动的画面,就会马上联想到自己,这时让他们说说自己早晨的活动安排,到学校后的基本活动,并想象自己成为升旗手的光荣一刻,他们自然就会说出激动自豪的心情了。

二、用心朗读,催发想象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促悟,要多读少讲。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要引导他们入情入境,才能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如《升国旗》一课,虽然学生入学后参加过几次升旗仪式,但是对仪式的庄严感和神圣感体会得不深,而且爱国热情也不能靠教师课堂的讲解灌输到学生的心中。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是他们眼中的表象,从表情、声音到肢体语言都映入了学生的眼帘,对于刚刚进入文本学习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朗读表象是极富有感染力的。听完范读,教师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好像看见什么了?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回答:“我好像又看见了升旗仪式。”“我好像站在操场上,看见大哥哥大姐姐在升国旗呢!”“我的心情有点激动,也想向国旗敬礼!”此时教师让学生进行朗读,加上动作进行背诵,便能让他们读出对国旗的敬意,读出对祖国的敬爱。

三、立足空白,延展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的未尽之言常在 “空白”之处,让读者揣摩。尤其是古诗词,语言精练而意蕴深远,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空白”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利用脑海中已有的表象为这些“空白”添补色彩。如《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嬉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看似通俗易懂,但要真正地品味出意境的精妙还是很有难度的。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引导学生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引导学生回忆、想象、交流夏天荷花盛开的场景,然后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片大大的荷叶,配上动作读出荷叶挤挤挨挨、随风起舞的情景。从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充满欢喜的眼神和稚嫩甜美的声音中,可见“何田田”的景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鲜明、具体生动。由此可见,“空白”之处正是学生想象力延展的无限空间。

四、创意改编,放飞想象

课文是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接触的语言表象,教师应以现有文本为平台,把人物、角色、情节、结局等各要素重新整合,或者添加新的元素,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由此发挥出创造力。如《我叫“神舟号”》一文教学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想一想:嫦娥回到家乡后看到了什么?学生借用课文中已有的角色,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编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后续故事。这些创编,既是“接地气”的,又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喜闻乐见,想象任意驰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结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因势利导,这样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效果才能凸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表象想象力教师应
看见你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打开新的想象力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