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6-05-30 05:52李长科张丁月祁永琼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人才培养

李长科 张丁月 祁永琼

摘 要:“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和评价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人培养方案修订、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无逢对接式就业。

关键词:全真全程;综合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73-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面临生源逐年减少,本科高校扩招并招收高职本科专业,对职业技术院校生源形成竞争挤压,高职院校要求生存,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利用自身特色求得生存和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探索适合自身的特色的发展之路。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等相关文件,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了“2+1”、“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办学特色的核心模式,促进服务“三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

1.“全真全程”就是全真教学环境,全程学习训练,即过程全真、训练全程,核心能力体系都是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全程学习和训练。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按时令组织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践和训练,每一个环节学生都亲自进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产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2.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百年兴农,耕道养德”指明了行业性特征和办学历史的传承,确定了人才培养定位、规格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创业意识为人才培养的核心。

3.贯彻人才培养“三对接”和“四融合”,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着手,大力推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搭建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四融合”相互融合,形成“校中有生产、企业有教学”的模式,为“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基础平台。

4.依托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构建“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拥有现代农业综合生产实训基地,包括大田作物种植、家畜家禽养殖、绿化苗木繁育与种植、果树花卉种植、中草药生产、淡水养殖、农村能源及农产品加工等多个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多以校中厂的形式运作,师生以教学训练、顶岗实习、现场演示、科学研究、创业孵化、生产活动等方式融入教学,保证了教学的“全真全程”。

5.“全真全程2+1”是在全真全程特色环境下进行2年+1年教学模式。“2+1”就是整个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校内实习基地训练二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无逢对接学习一年。学生在企业实习的一年中,学生是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按照在校学生进行管理,又是企业的员工,同时按照企业员工进行考核管理,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和生产指标,并得到企业给予的相应生活补助。

二、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确定专业核心能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使课程体系与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理确定理论与实训、实习环节的设置,确保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明确实践成绩不合格即该课程为不合格,且不能补考,必须重修的硬性规定,确保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应该适应“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一是有针对性地选用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特点的专业教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二是按照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结合全真的教学实习环境需要,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三按照“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及考核标准。编写实训指导教材,使实习实训指导教材成为生产过程的操作指南和说明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全真全程为主线,采取目标任务驱动。整个训练过程完全按生产环节进行,并采用现场挂牌进行,明确指导教师和参加实践训练的学生,公开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展示实训过程和实训效果,既接受师生监督,又对全真全程教学模式产生示范性的作用。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严格执行考核标准,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在学生进校就要开展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白要学习的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严格考核的项目内容,考核程序和成绩构成比例等。实践技能考核一般采用提问、实际操作、结果应用三个部分构成,分值按20%、40%、40%。提问主要是原理和方法表述,实际操作是由考核教师对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应用是对实训最后效果的评分。如苗木嫁接没有成活,效果为0分。课程成绩一般按理论和实践各占50%,实践不合格即课程不合格,且不能补考,必须重修。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通过示范院校及“质量工程”获得专项资金,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已建设成了养殖综合实训基地、花卉果树优新品种生产示范区、蔬菜无公害生产实训示范区、中草药栽培加工实训中心、作物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为“全真全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搭建了良好平台。同时,学校还引进互联网企业,加强对实训基地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全真全程”的实习训练。

近期,经过多方努力,实训基地成功建成了互联网+农业典型示范。实现远程栽培指导、远程技术解决方案、远程故障诊断、远程信息监测、远程设备维护等;将植物生长信息和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技术相结合,逐步从种植各个环节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实现农业生产监测管理和产品安全追溯。农业物联网的建成,提升了实训基地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水平,可进一步拓展农业应用领域与发展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校企深度融合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稳定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还设有农业部及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学生毕业全部实行双证书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校外稳定的合作企业及企业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提供有效保证。为保证学生实习训练效果,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还选派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协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帮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团队,学习企业文化,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岗位需要,实现与企业的真正接轨。同时我们老师也得到提升,降低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校企共盈的良好局面。

(三)进一步完善“全真全程2+1”人培养方案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整个教学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施。初步构建了“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2+1”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将“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专业建设思路、考核改革成果、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成果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进一步完善“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及考核改革,进一步将实践教学模块化,按照模块进行分点、分类和分时期考核。学校投入巨资加以实训基地建设,并将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环境“全真”化这一思路反映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教学规范化操作。

(四)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现行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是实行“二级管理体制”,一级是学校实践教学中心以宏观管理为主,二级教学部门(二级学院)以微观运行管理为主,实行人员、经费总包干,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了“责权利”。

但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运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1)学校的性质,学校是国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地是国有资产,收入也就应该归学校,如何调动一线管理者的积极性。(2)学校投入是根据学校发展和学校决策者的判断进行建设和投入的,投入颁布不平衡,如何解决各二级部门的“责权利”问题。(3)公立高职院校的报酬,国家是有严格的指标限定,就会出现无法对现奖励绩效,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也就无法体现“责权利”的平衡;(4)国有事业单位国家对人员安排是有严格的编制限制,对用人和费用发放都有严格限制,没有用人指标,用人就是非法。

如何破解校内实训基地管理难题,正在考验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如何解决好“责权利”的统一,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考验。

四、结束语

“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教师全程参与农业生产的整个环节,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的学习模式,模糊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带着问题去实践,通过实践反过来补充和强化必要的理论知识。通过全真和全过程的生产实践,学生掌握了真正意义的操作过程,掌握了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同时还培养了职业意识。“全真全程2+1”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实现了“学得着、用得上”为三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评估自评报告,2014年6月

[2]李泉.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14.07

[3]史君英.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策略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06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人才培养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