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探索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2016-05-30 05:57杨红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杨红

【摘要】:学风是学习的风气,是治学的风尚。学风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教学传统、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艺术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风建设既有普通院校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特有的心理发展特性,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出发探索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

学风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历

史积淀、教学传统、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注意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风的研究与建设,培养良好学习风气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学风问题

艺术职业学院学风整体状况,但是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从心理普查、找学生谈心、课堂检查、团体辅导等多方面我们了解到学风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艺术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1.生源结构复杂,知识层次差别大,学习起点不高。与普通院校相比,艺术院校生源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艺术院校的招生录取,是在统一划定高考文化分数线后,按艺术专业成绩的排名从高到低录取,而且文化分录取线较其他普通院校的录取线较低,相对专业分数更容易上线。二是长期以来,我国艺术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学院的附属中学,一些社会办学机构和个人举办的各种特长培训班,而这类学生主要以艺术技能的掌握为主,以专业应试为主要学习目的,往往忽视整体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三是不少考生并非是出于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而是因为学习成绩仅在中下水平,在报考其他专业根本无望时,才临时突击报考艺术院校。

2.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文化课学习动力不足。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艺术院校的生源由于重专业技能,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因此,在入学后,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而知识的偏差又加重了他们只注重发展专业,忽视文化课学习的心态,逐渐对理论知识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并造成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对艺术院校的学风建设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生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组织纪律性不强,学习纪律松弛。当代大学生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攀比享乐风气优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崇尚所谓的自由,不愿接受纪律约束,学习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旷课、迟交甚至不交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影响对建设良好的学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4.学生兼职现象普遍,影响学习时间。与其他院校相比,艺术院校学生兼职现象较为普遍。兼职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减轻了经济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把握住自己,为赚钱影响了学习,出现了因兼职旷课影响到学业完成甚至退学的负面现象。

(二)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

1.师德和教风问题。教师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格示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艺术院校的教学多为小班教学,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师范技能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不严谨,只注重专业教学,忽视对学生日常教学秩序的管理,对教书育人的责任缺乏认识。

2.课程设置和考核。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要求艺术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为适应社会也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迫切要求,这就需要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朝科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各项技能的情况。但是,目前艺术院校对课程的考核,特别是专业课程的考核,多数采用“操作式”或“专题设计”的考核形式,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对学习时间、纪律没有太多强制性的要求,这种考核手段对督促学生日常学习的作用有限。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如何整合心理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避免或消除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已成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当务之急。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三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作用。四要注重学科渗透。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有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兴趣,才能把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2、加强“育心”与“育德”的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既有“育心”的功能,又有“育德”的功能。“育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其基本功能;“育德”是派生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并不必然导致学校教育整体“育人”功能的效益。“育心”只有与“育德”相结合,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正面引导,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接受进一步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健康的心理条件。

3、开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高校的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渠道,为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生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把发达的校园网络技术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性教育手段和措施。网络心理教育具有信息快捷,信息量大,准确全面,选择自由,生动活泼,即时性、隐密性、互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心理教育必将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与主流。

4、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我国社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中西文化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等,无一不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着强烈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的变化,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应使用规范的心理量表,或针对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取样数据采用先进的统计软件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通过这种科学的实证分析,不仅有利于学校从整体上了解某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变化规律,也能促进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关注艺术类专业的学风,就是关注学生未来生存的质量、技能、应变能力。我们应正确面对艺术类专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积极学习和借鉴他国他校艺术类专业教育的长处并结合本国本校实际,走有特色的高等艺术类专业教育之路,为培养出能够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艺术类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谦,侯清麟.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学风建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6月第13卷第3期.

[2] 陈朝.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与学风建设.科技创新导报. 2008 NO.35.

[3] 方晓湘.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风建设的启示.科教文汇, 2008.04.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