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教育环境在学生の幕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及建设

2016-05-30 05:15龙璇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高职院校

龙璇

摘 要:高职院校教育环境在大学生成长中发挥巨大的潜在教育功能,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教育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载体所具有的隐蔽性、渗透性、弥散性等特点,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持久价值,它以其他显性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潜移默化的独特教育方式传播渗透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文化品位。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教育环境建设的几个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环境;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45-03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必须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生、对社会已初步形成了一些看法。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够完整和准确,甚至是片面、模糊不清的,加上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环境因素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和优美的物质环境,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育环境的内涵及其特征

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是人的改变和塑造。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靠良好的教育环境支持。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环境”一词一般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关于教育环境的概念解释为:为培育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情境。德·郎特里主编的《西方教育词典》中对教育环境的解释为“环境是指在儿童周围实际世界中,儿童可感知或可受影响的事物、事件与人”。教育环境分为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广义的环境是指学校以外的各种相关因素,称“一般环境”,狭义的环境是指直接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生影响的、需他们作出反应的因素,称为“特定环境”,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学校的内部环境,它是在一个学校内部与教师和学生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培养大学生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以其隐蔽性、渗透性、弥散性等特征,对人大学生思想感情、价值观的形成,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①隐蔽性。教育者把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于受教育者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包括有形的物化环境和无形的文化传统,软的人际关系和硬的规章制度,楼宇殿堂的艺术氛围和教师的仪表举止等等,都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系,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教育起暗示和引导作用。②渗透性。教育意向被投置于校园环境、学生活动等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这些教育的意蕴会随着大学生的日常活动的展幵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校园生活环境、校园活动等情景中完成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固化,并转化为行为。③弥散性。教育环境育人的种种因素的存在形式是松散的,没有严格的逻辑体系,对学生的影响不似正规课堂教育那样紧密联系,组织严格。但它们潜于课堂内、外,隐于教室、宿舍、校园建筑之中,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所有时间和空间。

二、高职院校教育环境的文化素质教育价值

教育环境以隐性方式把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注入到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中,使其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这种不自觉的心理表象将有效地规范、引导、激励着受教育者的行为,帮助大学生将知识、文化内化为素质,使学生具有人文精神、人文思想。

(一)教育价值

环境的文化意蕴在于,它们是由人创造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对象化的物化。教育者把物质的东西赋予了人的精神世界,赋予了学校的传统、校风、及理想和追求。当我们进入一所大学时,首先会通过这所学校的建筑、花木、雕塑等物质空间,感受这所学校的文化氛围。例如,丰富的馆藏书籍,各种科普知识、历史人文的展览,悬挂的伟人画像、张贴的名人名言,都可以渲染出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教育环境深层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了参照,指导着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指引着他们成人、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二)审美价值

学校所能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堂中的知识,更在于对学生心智的启迪和心灵的美化。大学校园里整洁宁静的环境,园林式的景观,大师的故事,先贤们的哲语,无时不表现出大学作为知识殿堂的神圣崇高的感性美,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的艺术美。通过生态、道德、绿色等理念所构筑的公共软环境所营造出的社会美,它呈现出的大学文化精神所倡导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的美,具体地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这些无声的教育如雨润无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渗透到学生对真善美的感悟,从灵魂深处教育着他们。

(三)持久价值

教育环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大学精神理念、大学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持久的,它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也会持久地作用于学生。而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文化素质养成并逐步内化的阶段,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大学教育环境的渗透影响,并最终把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从而会形成某些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持久地伴随他们的一生。当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显性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因时间长久而被遗忘或需要不断更新,而大学隐性课程的习得而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准则等很难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环境建设的思考

在教育环境建设中可以嵌入文化精神,从而提升教育环境的文化价值。还可以以审美作为切入点,通过大学校园环境美化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对促进大学生现代文化精神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校园的物质环境

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指那些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它由一切有形的物质设施、校园环境等构成。

1.通过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育人

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导向和约束作用,校园规划应该体现这种导向作用。井然有序的校园,富有教育意义的雕塑,有纪念价值的亭廊、有观赏价值的景观,随处可见的名人名言和文明标语,不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而且会给人以朝气勃勃、催人奋发的感受,更使校园能时时处处洋溢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置身其中,既约束了自己不规范的行为,又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相反,一个拥挤不堪、杂乱无章、粗俗落后的物质环境,会使受教育者心情优郁、精神不振,而且易养成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校园规划要体现美学要求,给人美感,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2.通过设计建筑与人文景观育人

校园的建筑环境与人文景观代表和涵盖了学校的历史、人文和社会心理等诸方面,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都起着较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①在他的学校里,他弹精竭虑地使一切物的因素都活起来,给学生以能动的有益的影响。2003年10月18日,在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的网络专题报告会上,美国科学院院长阿尔伯特教授说: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院旁边,有这样一座爱因斯坦的雕像,许多向往科学而又活泼可爱的孩子爬到雕像旁边照相,这是个象征性的雕像,……是个非常正面、能够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②职业院校的环境布置还要与职业相关。比如,校园内的楼、路、桥、广场等以企业名人或合作企业命名;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产学合作基地布置与企业文化相关的名言警句等,尽可能地让学生与职业近距离接触,并能感受到行业的发展,产生学习的动力。

3.通过完善教学硬件条件育人

高校需要有数量充足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尤其是教学设备条件及服务保障之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和完善,实现教学、实训、图书等所有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学生提供实力雄厚的智力资源,以及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应更加注重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倡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全面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与工作实际中去。要更加注重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训)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实习(训)的质量。

(二)校园的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环境,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且深远的。

1.通过锻造校园精神文化育人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文化产品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是通过学校成员的共同实践活动并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的。它在整个校园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校园精神环境的集中反映便是校风,校风能起到无声命令、无形法规的作用,从意识形态到言行习惯等各方面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让学校成员把自己的言行好恶与学校的荣辱联系在一起,去努力工作,追求进步。同时,它对新加入集体的成员则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从而改变他们过去一些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以适应新集体的要求、与集体融合。

2.通过完善校园制度文化育人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并以之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等。由制度文化形成的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员就有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客观上起着指向、规范、约束、激励的作用。任何一所学校都会通过规章制度和法律条令的制定、宣传、学习、贯彻,促使师生树立法纪观念,自觉约束和端正个体行为。

3.通过规范校园行为文化育人

校园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为方式和业余生活方式。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环境中表现出以后,就会受到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的检验,及周围环境和舆论的评价,凡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及时得到肯定和赞扬,从而产生动力,进而得到强化与弘扬。反之,某些不恰当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抑制、批评和谴责,使人感到压力。这种压力能够使这些思想和行为约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而逐渐调整,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诸如在整洁有序的校园里,人们不由自主地注意自己言行,仿佛无声的律令在起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一些不文明、不道德、不健康的言行举止。

4.通过融入优秀企业文化育人

高职院校应汲取企业文化的精华,将其融到校训之中,让学生去领悟;也可以把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内化为职业素养的一部分;还可以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引入企业团队精神加强班级管理。还可以经常邀请优秀企业的创办人、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举办座谈会和文化沙龙等形式,传递企业文化,让学生明确企业对人才的种种要求,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校外导师,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5.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教育环境育人

高职院校要走“产教融合”之路,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而中小企业是重点、是突破口。据统计,当前我国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中小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为城镇劳动力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可以说中小型企业是高职学生就业的最广阔市场。因此,要让学生走进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企业运作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磨练顽强意志。

6.通过打造优秀教育者队伍育人

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在是学生的直接接触者,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实施者和示范者,他们在教学和工作中表现出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精神风貌、工作态度、思想品德和为人处事也会通过其言行举止展现在学生面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校要造就出一批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道德品质优且关心关爱学生,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的教育者,以增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实效性。

注解:

①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换个视角看地球:聚焦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人民网科技郑千里2003年11月11日http://www.people.com.cn/GB/keji/1059/2181672.html

参考文献:

[1]包发根.高职院校如何营造职业教育环境[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2]郭兴华.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66页.

[3]何慧星,卿涛.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2.

[4]黄承堂.高等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5]梁素华,陈家诗.试论高校校园环境的素质教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3.

[6]李超任.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理论与实践[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59页.

[7]王海燕.大学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4月.

[8]吴本荣,胡金惠,万芬.校园环境建设与素质教育[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9]张建华.论高校教育环境建设[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1月.

[10]周红蕾,杜鑫.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