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困境的思考

2016-05-30 22:55:22孙琴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高师学前教育

[摘 要] 为实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这传统的四大课程模块必须直面困境,分析原因,思考出路。

[关键词] 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0-0073-03

2014年9月1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为宗旨,推动着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的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如何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就试图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强调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反思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出路。

一 通识课程实施的困境之思

通识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性、发展理性。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即使培养目标实现由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到幼儿园教师的调整,但仍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通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和其它专业通识教育普遍采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模式相比,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长期以来缺乏自然科学课程模块的学习,造成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自然科学知识的相对匮乏,科学精神、理性精神普遍不足。那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中已经开设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否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培育呢?事实也并非如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教育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通识教育的理想是培育学生人文和科学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善学生的道德品性。而现实的状况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不认可通识课程的教育意义。笔者通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认为通识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如果不是因为必修课程,他们绝不会花费时间学习这些在他们看来毫无用处的课程。

造成通识课程教育现实与理想背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目前大学的通识教育完全沦落为通识知识的教育,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记忆知识,这种将知识本身作为目的的通识教育很难实现其教育理想,正如雅斯贝斯所言:“本来是理想的陶冶,现在却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如果变得如此严重的教育本质问题,竟被人们如此的忽略,那么教育就会因丧失根本目标变得不稳定和支离破碎。”[1]另一方面,大学这所曾经被认为是象牙塔的地方,如今面对市场经济各种各样的诱惑,似乎也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学校领导在意的是教师的科研成果、学生的就业率,无意关注教育对美好心灵的塑造;教师则急于评职称,主要精力用于科研,无力潜心研究教学和人才培育;学生则忙着考证,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无心怡情悦性、完善品性。在这种功利主义盛行的校园里,通识教育课程自然不受待见。

通识课程教育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幼儿虽然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就对幼儿教师的道德品性、精神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在网络上频频曝光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不得不引起师资培养机构的深刻反省。正如美国学者拉莫斯所言:“如果师范教育只重视专业角色中的智能的培养,而不把道德的精神的培养作为主要的和本质性的部分,那么师范生就没有领悟教师专业的全部含义并对之做出确认和判断,这种师范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应当把师范生严格的道德陶冶和精神培养当作师范教育的重要方面”[2]。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机构必须坚守大学教育的精神实质,主动改革通识课程现有的僵化知识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通识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反思,着重研究通识课程如何通过学生对知识背后意义的追问,将其所承载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精神和德性素养。

二 专业理论课程实施的困境之思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历来有重视理论教学的传统,因为我们历来信奉“观念先于行为”,坚持“要有好的行为,先有好的观念”。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通常承担着对学生先进育人观念的培育。特别是新时期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再是人们传统所认为的“能歌善舞、能讲会画”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应当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种对幼儿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必然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先进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专业理论课程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而言,高师学前教育理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感觉专业理论知识空洞琐碎,专业理论学习枯燥乏味,特别是当所学理论无法用于实践、仅仅用来遗忘时,他们甚至开始怀疑专业理论学习的意义。

造成高师学前教育理论教学目标与结果背离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和其它师范专业相比,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科目实在太多,学科之间呈条块分割,彼此孤立,让人找不到知识的联接点和内在逻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种分门别类、各自为政、缺乏内在逻辑的知识不仅倍感庞杂琐碎,而且颇觉容易遗忘,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其次,高师学前教育理论教学的方式仍然是典型的授受式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师生关系的基本性质就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正确有效地传递和掌握课程知识,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问题是学生即使理解记忆了全部的教育理论知识,他们仍然感觉到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时这些曾经被理解又熟记的知识都难以提取,一点也派不上用场。总之,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的是“关于教育观念的知识”,而不是真正获得了先进的教育观念。

如果说通识课程实施的困境是知识难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素养,那么专业理论课程实施的困境则是知识难以内化为学生个人真正信奉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来讲,让其了解一种新观念是比较容易的,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可以真正认同、内化观念。对于新观念,人们无论是“顺应”还是“同化”,都要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碰撞,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否定自己。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自我更新的过程。[3]这就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显性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学生原有隐性知识的存在。这些隐性知识是学生们在十几年的受教育的经历中,潜移默化所获得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这些隐形知识已经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影响着学生对显性知识的建构,支配着学生的实践行为,但学生却并不能自觉意识到这些隐性知识的存在。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唤醒学生对缄默教育知识的意识,帮助学生将隐性知识受到触动、得以澄清,引导学生将教师传授的显性知识与自己原有的隐性知识进行碰撞、对话、交融,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教师传授的显性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只有这种纳入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才能内化为观念,真正指导实践行为。

三 专业技能课程实施的困境之思

从高师增设的专业技能课程来看,长期以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普遍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等同于原有中师重视的艺术技能课程,认为学生“普通话标准、儿歌唱得准、钢琴弹得好、舞蹈跳得美、绘画画得像、手工做得精致、故事讲演绘声绘色”就算具备了专业技能。这种对专业技能课程的狭隘理解,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特别是随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对幼儿发展水平的观察能力、对幼儿发展需求的诊断能力、对幼儿发展提供积极支持的教育能力以及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缺乏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艺术技能的训练。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艺术技能训练上,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其它专业技能的学习,以致于有些学生以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就是这些艺术技能。

造成对专业技能课程的狭隘理解主要是受长期以来我们所持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幼儿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 ,教师则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作为“知识、技能传授者”的教师通常需要给予幼儿清晰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而作为“知识、技能接受者”的幼儿则通过倾听、观看、模仿、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下,教师自然就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和艺体技能,以致于在很多人看来,幼儿教师就是会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的人。其次,幼儿园在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选聘时注重对学生艺体技能的要求,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为此,我们必须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师是“研究者”,幼儿是“建构者”。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幼儿的伙伴与向导、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幼儿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实践的反思者”[4],而作为“建构者”的幼儿则通过自身的调查、实践、探究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下,教师不仅应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技能,还应当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理性的研究能力,包括观察幼儿的能力、教育价值分析的能力、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等。[5]当然这些教育技能的训练比艺术技能的训练更难。在美国哲学家舍恩看来,传统的艺术技能尚且属于“技术性实践”,而教育能力则是“反思性实践”。“在反思性实践中,专业人员需要不断与情景对话,在‘行动中反思,形成‘行动中的知识”[6]。我们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而“反思性实践”需要在“做中学”。可见,这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课程实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四 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困境之思

近年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普遍受到重视。针对传统教育实践时间短,实习形式单一的问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纷纷进行了拓展教育实习形式,延长实习时间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但仅仅增加教育实习的长度(延长时间)和宽度(拓宽实习内容),并不能真正提高实习质量。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实习生进入园所以后,通常会出现三种状况:一种情况是实习生一进入园所就承担起带班老师的角色,原来班级的教师因忙于准备各种活动比赛,将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完全丢给实习生,实习生在毫无经验和准备的情况下,被赶鸭子上架,胡乱应付;另一种情况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实习生都处在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边缘,很少有机会独立尝试教学与管理,更多时候是帮原班教师打杂,甚至有些同学抱怨连指导教师如收取快递等私人事情也由实习生帮忙打理;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先见习,然后逐渐承担起教学与管理的任务。前两种情况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也绝非小概率事件,在这两种情况下,实习生很难有真正的成长。此外,笔者在与实习生深入交流时,学生普遍反映在实习的过程中,不少幼儿教师不仅对实习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也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对于活动的准备与组织过于随意和草率,与幼儿的互动过于简单粗暴。可见,提高实习质量,不是简单延长实习时间、拓宽实习内容就可以做到的。

造成实践课程实施质量不高是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存在误区分不开的。人们通常把教育实习过程理解为学生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先进观念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将实习本身也理解为一种学习过程。事实上,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并不能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正如加拿大学者范梅南所言:“教育知识对理解教育行动很重要,但却不能直接推导出教育行动。”[7]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教育行为的习得更多来自于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观察与模仿,这就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对于教育实习,我们的任务不是将学生“送出去”,而是应当为他们精心设计,一方面我们要选择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园所作为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缺乏精心设计的实习,学生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即使延长实习时间,拓展实习内容,实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教育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高师院校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协调合作的过程。但在我国现有的教育行政体制下,通过实习活动自然联系起来的高师院校和实习园所的关系是松散的,高师院校与实习园所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管理关系,实习园所没有义务接待和安排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同时高师院校为实习生支付的教育实习经费相当有限,不足以激起实习园所承担实习指导的动力。在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下,教育行政部门拥有对幼儿教师进行评价的权利,但评价内容并不涉及教育实习,这导致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普遍不高。[8]高师院校安排的实习指导老师一方面因自身缺乏教育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指导如隔靴搔痒;另一方面,高师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则侧重于科研,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常常是流于形式。可见,若要真正提高高师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质量必须实现高师院校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的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韩益凤.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思与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3(17):40.

[2]李玉芳.论教师专业精神及其培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6):59.

[3]雷丽霞.观念是如何转化为行为的[J].中小学管理,2006(3):18.

[4]牛翠平.幼儿教师的核心素质的探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J],2010(10):110.

[5]孙琴干.幼儿园课程变革的视角审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J].考试周刊,2011(7):200.

[6][7]王加强.“教”可教吗[J].教育学报,2012(5):40.

[8]孟令坤.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7):75.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高师学前教育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1:38:57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6:33:10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0:25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6:39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8:09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19:03:44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13期)2016-06-18 08:52:50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