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晨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受到越来越多中职学生的排斥,学生不喜欢数学课的问题很突出。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甚至是优质教学呢?本文从数学课运用信息技术的合理性出发,简单谈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92
数学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说:“老师,数学太难学了,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啊?”面对这样的问题,要说出一个具体实际的理由,也许是学生毕业需要数学成绩合格。而正如张孝达老师提出的:“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也许,这样的目标对职高学生来说有点遥不可及,但是教师把数学学习当成学生自身的一种素养来培养是可以尝试的。
现在,倡导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也是大家探讨的焦点,特别是面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准则,也是学生有效学习形式多样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多种形式
众所周知,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学生容易被动地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等。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很难实现有效学习。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辅助教师按照个人设计意图进行有效教学,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利。
教师把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起来,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教材、数据、示例等呈现在大屏幕上,以辅助教师讲解。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方便调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 模拟训練。多媒体课件可以把视频、音频和动画等结合起来,模拟逼真的现场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一些抽象的原理。通过虚拟软件,学生可以作为一个实际操作者进行各种学习和操作。3. 个别化交互学习。教师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将教学内容变为网上资源,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学习。这样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并且可以进行双向交流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以教学有效性为前提
教学有效性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就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效果和反馈。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勇于挑战新的事物,利用一切教学资源,精心编排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数学教学。在这点上,许多教师的观念比较难转变,认为做数学课件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其实,这里有点理解上的误区。在数学教学中,每堂课都制作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不是笔者要倡导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根据数学课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师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把相关的知识链接到教学实践中来,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就可以了。至于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它可能是一个很简短的视频链接,也可能是运用软件来探讨几何图形的性质变化等。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又要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生成。为此,教学课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1. 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展的原则。课件设计应面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不是单纯地关注教材的知识结构,单纯展现教材知识结构的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其优越性难于体现;2.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原则。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充分发挥它的独特功能,展现出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强大表现力,使学生从内心乐于学习;3. 科学性、教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多媒体课件应能科学地表达数学概念、原理,能够正确体现数学的学科特色,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学法的基本原理;4. 交互友好的原则。课件设计中要使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学习环境优美,学习过程气氛轻松;5. 可重用的原则。教学课件应是可修改的,这样的课件能有利于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学习目标都有区别,因而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来促进他们不同的学习活动。然而,一节数学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必须对数学教材有深刻地认识,对自己的学生有总体地把握。在教学时,我们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反复强化,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学习质量。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应与数学课的不同课型相结合
数学课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概念课、习题课和复习课等。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应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就是要根据数学课的不同类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课件。
1. 概念课的课件,可采取课堂演示型。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以辅助教师的讲解。它要求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提示等。
课堂演示型课件主要适用于知识难度小、概念陈述较多、规律含量不高、学生活动相对较少的教学内容。运用演示型课件教学时,由于学生活动不多,因此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须注意资料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以防止学生产生学习疲劳现象。
2. 习题课的课件,可采取个别化交互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知识,个别化交互型课件一般具有多层次分支的知识结构,同一课题的不同分支教学流程能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其中,主要学习内容是共同遵循的学习主线,而课前学习、矫正学习、补充学习等部分是针对个别学生而设计的,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课件中设计了许多友好的界面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活动,有利于学生在个别化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效率会有效提高。此类课件的设计难度较大,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
3. 复习课的课件,可采取操练复习型。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通过提问题的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用于训练、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类型的教学课件在设计时要保证具有一定比例的知识覆盖率,以便全面地训练和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另外,注意到学生的不同基础,考核目标要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各个层次目标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渐上升。教师最好根据章节知识分别制作出复习提纲和相应题库,那么设计时就可以简单地制作成操作复习型的多媒体课件了。
当然,所有的信息技术课件资源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课件更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郑 琰.传道,让教学更有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剑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J].科学课堂,2007(9).
[3] 谭海军.网络平台在现代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