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有效设问提高课堂效率

2016-05-30 19:17李东华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设问初中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李东华

摘 要:纵观当今语文课堂,教师的设问存在较多的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感悟,就初中语文课堂设问所出现的现象及如何有效提问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设问;现状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41-01

教师的提问艺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好,设问就会巧妙,有价值,课堂效率就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设问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语言。可见,语文课堂中的设问,不仅关系着课堂的活跃度,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

曾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这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师注重提问的艺术,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活跃起来,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当前语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哪些无效的问题设计呢?

1、提问“面面俱到”,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繁琐。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导致“碎问碎答”,一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中心,学生被盲目的牵着鼻子走,在云里雾里疲惫不堪,不仅思维受到压抑,而且收获甚少,久而久之,学生也懒得思考懒得回答了,课堂就变得沉闷而不活跃了。

2、提问没有思考价值的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懂了吗”……这些没有价值和思考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课堂的乏味,而使得课堂失去了活力。

3、提问“步步为营”。教师在不断的提问中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向固定的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点点被抹杀,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无法谈起。

好的问题能带动一节课。好的问题是有效的,是需要教师动脑、花心思去精心设计的,那么,怎样提高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呢?

一、设问要巧妙,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催化剂,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特点。上《大小猫洞》一文,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总感觉自己的提问效果不太另自己满意。在另一个班上这篇课文时,我借学生在我进教室时总习惯问我说:“老师,这节课做什么?”的问题切入,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我们来观察两个猫洞。”说话的同时,我出示幻灯片,一大一小的猫洞,洞旁还有两只猫。学生极其的惊讶,七嘴八舌说个不停:“两个猫洞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两个圆洞嘛!”有的学生则说:“老师叫我们看猫洞,一定有什么奇异之处。”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已经被我的话给牢牢吸引住了,我知道已经达到目的了。我趁热打铁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一位文学家,叫金克木,他巧妙的将猫洞和牛顿联系起来,还将猫洞跟晏子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呢?想知道其中奥妙的请从《大小猫洞》一课中找答案。接着,我在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把课文读一遍。学生声音洪亮整齐,没有一个在开小差。所以,巧妙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问要找准切入点,才能化深奥为浅显易懂

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我总是努力找切入口,精心设计问题。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就用“门洞门洞,本课讲了门也讲到了洞”过度。接着,我让学生说自己的看法。

我问:“你认为开几个猫洞比较好?”

一个学生回答:“开一个洞就好了,省事。”

接着我问:“谁省事?”

学生说:“我。”

我再追问“你省事开一个猫洞,说明你和猫之间的这个问题你是从哪一方来考虑的?”

“我。”

“对,你是站在你的一方而不是站在猫的一方来考虑的。这种情况下,你和猫之间是你管着猫还是猫管着你呢?如果我把猫比喻成人,那么你就是?猫就是?”

学生很快说出了“我就是管理者,猫就是被管理者”。这样,学生很快把这个故事中的道理与“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联系起来,很快明确了故事中隐含的道理。因此,很好的找准切入口来设计问题,能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设问要掌握节奏,抓住时机层次推进

在教学《捕蛇者说》时,我设置的第一个环节是七嘴八舌: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部分学生理解成捕蛇的人说的话,部分学生理解成“说”是一种文体。这时我让学生回忆有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是“……说”的,学生一下子说出了《爱莲说》。联系到学过的知识之后,学生对于“说”这种文体有了知识的回顾。然后,我用幻灯片出示“说”这种文体的特点: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在形式上叙议结合。然后我提问:“题目该怎样理解呢?”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它说出题目的意思:借捕蛇这件事来表述作者的见解。

这时,我追问:作者借捕蛇这件事表述对哪一件事或者是哪个问题的见解呢?这类问题往往在写作背景中可以找到答案。学生很快借助资料书了解写作背景:20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他积极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在永洲他亲眼看到由于繁重的苛捐杂税,广大劳动人民困苦不堪的生活状况因而写了这篇《捕蛇者说》。然后自然的就将捕蛇和苛捐杂税两个方面联系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谈谈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基本上已经将主题和内容大致说了出来。掌握节奏,抓住提问时机,使本节课课堂活跃,在轻松聊天式的问答中掌握了知识。

提问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问题的提出,才有问题的解决;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疑开始,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创新。韦志成先生指出,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巧妙有效设问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愿每一位语文老师不断努力,注重设问的艺术,注重设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猜你喜欢
设问初中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支架式”设问,点燃思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