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 要】相比于其他学生,聋校初中生有着自身的特性。在听觉障碍下,聋校学生表现出语言障碍,较易接纳形象性的数学思路但排斥抽象思路。面对数学学科,聋生也倾向于单纯模仿及记忆,并没能反思并灵活予以运用。应用题教学中,唯有采纳最适合聋生的授课方式,才能培育出更高水准的应用题解析能力。对于此,解析了聋校初中应用题教学的真实状态。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提升应用题教学必备的有效性。
【关键词】聋校 初中数学 应用题教学 有效性
新课改在深入,这种趋势下的数学科目也日益被重视,成为核心科目。聋校初中生本身表现出较低的抽象认识,受到自身局限,经常惧怕解答应用题,没能寻找出适合的解题路径[1]。实际上,对于聋校来讲,初中应用题的解析就要探寻新式的思路,不可局限于常规授课的流程。唯有结合实际,才能创造出更符合聋生认知能力的应用题教学,提高有效性,培育数学思路。
一、教学中的弊病
在初中阶段内,应用题教学表现出独特性。这是因为,要顺利解答给出来的应用题,学生应能拥有根本的数学知识;在这种基础上,还需具备更高层次的解析能力,培育思维习惯。实际上,应用题密切关系到平日生活,二者不可割裂。经过新课改后,聋校初中现有的应用题教学正在改进,表现出全方位的优势。然而不应忽视,现今教学仍隐含了如下的弊病:
首先,没能变更常规的授课模式,师生缺失沟通。在应试影响下,日常教学的进程中师生很难顺利予以沟通。教师及聋生彼此缺失了互动,聋生倾向于被动的接纳。某些情况下,甚至单调背诵既定的解题路径,要求聋生识记习题。经过较长时间,聋生将不再拥有必备的自主性,缺失探究动力。至于举一反三,就更加艰难了[2]。
其次,针对各类的应用题,仍偏重于原理,忽视实践运用。从根本来看,应用题要融汇于平日生活,密切衔接实践。解析应用题时,也要用到平日积累起来的生活常识。然而从目前看,应用题教学仍没能摆脱表层性,脱离了真正的生活。很难延伸教学,阻碍了持久的解题水准提升。
第三,从聋生自身看,也缺失了必备的知识累积。受到应试影响,较多聋生都更注重于基础,并没能留心平日细微的应用题现象。聋生缺失了听觉,自身有着局限。针对于解题背景,很难真正予以熟悉。此外,某些题干含有较多文字,是单纯叙述性的。在这种状态下,没能构建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并不熟悉构建的解题模型。
二、提升有效性的路径
聋生深层的心态比较自卑,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常没有信心。若没能改善心态,应用题教学将很难显示出真正的有效性。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能从全方位入手,培育并调动潜在的解题兴趣。唯有培育了爱好,聋生才会真正喜爱数学,喜欢解答应用题[3]。这样做,也拉近了原先的师生距离,强化彼此的沟通。具体来看,应用题教学可选取如下的途径来提升有效性:
(一)提升观察能力
聋生欠缺了听觉,但观察能力较为发达。应用题教学中,就要指引同学们经过详尽的观察来体悟知识,探究新颖的思路。聋生没能拥有言语及听觉的根本功能,但形象思维相比来看是较发达的。在日常思维中,也倾向去观察事物。若脱离了给出来的具象事物,聋生再去思索解题路径将会遇到额外的难题。聋生凭借观察力去接触应用题,他们表现出来的观察水准常常超出了其他学生。为此,就要借助于这种独特优势,指引学生详细去观察并且领会,体会出应用题的深层内涵。
例如:在解析正方形相关的应用题目时,可预先发放正方形的彩色图片。借助既有知识,指引学生认真予以观察,描述出正方形本身的特性。进一步观察时,还需表述出正方形顶角和边的特性。这样做,就确保了观察中的实效性及针对性。在这之后,再去发放其他图形相关的图片,思索各类图形彼此的差异。经过观察后,聋生即可归纳出正方形拥有的典型属性。这种教学的路径属于用观察代替了听觉,补偿了聋生原本的听觉缺陷,创造出主动探析的氛围[4]。
(二)尝试对比探究
经过详尽的对比,更能掌握某一知识。日常观察事物时,多数聋校学员仍缺失必备的深刻性,观察也不够全面。在这种状态下,没能兼顾事物彼此的差异及共同之处。解析应用题之前,要指引学生去对比并且发现。经过这种探究,即可明确多样事物共有的特性及差异,更能便于掌握新知。这是因为,对比即为查找异同,这种思路更益于解答应用题,找准了切入点。透过事物表层,观察到了本质,提升了综合判断及对比的数学能力。
例如:给出某一长方形,在计算周长的应用题中,可给出相近的正方形用于对比。这样做,便于发现差异。应用题中的长方形有着6厘米的长度及5厘米宽度,教师可以提问:这个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差异?怎样算出正方形周长?学生经过思索,就会对比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表现出来的周长差别。选取不同的运算方式,印象更为深刻。
(三)善于借助图形来解题
经过画图之后,学生更能善于辨析应用题的解析思路,寻找出切入点。聋生发育的语言能力是较差的,与之相关的逻辑思路也并不发达。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若能正确探寻隐含的数量关系,即可快速破解。在这时,可以借助于画图的方式来寻找思路,这种方式相比来看更为直观且简单[5]。这是因為,画图属于具象思路的典型,减低了思维难度,可运用线段图来表征某一数量关系。
三、结语
与其他初中生相比,聋校学生并没能发育健全,因而解析应用题的能力也相对缺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能明确聋生的这种特性,强化解题路径的指引。这样做,才能协助聋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流程,摸索并创新现存的应用题思路。未来的实践中,还需摸索应用题教学的珍贵经验,提升教学中的实效性。创造愉悦及轻松的课内氛围,更加注重学生应有的主导位置。
参考文献
[1]彭德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法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318+320
[2]张东海.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98
[3]康丽艳.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75
[4]李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02):277
[5]王国林.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聋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14-1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