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燕
摘 要: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教育教学资源严重欠缺;农村学校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学生家庭教育无法落实。
关键词:农村教育;村级小学;青年教师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我国的教育一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与城市。
一、具体原因如下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教育教学资源严重欠缺
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虽然在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后,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农村学校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农村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一方面由于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的落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希望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教育,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农村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农村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以荷叶塘小学为例,1998年之前就读的学生,每年看电影都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走10千米的山路和田间小路去乡中心完小看,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也是老师带领小演员走路去完小参加演出,前几年修了乡村公路,现在小演员是坐车去。1998年之前的学生,只能在村小读到四年级,小学五年级要去离家10公里的中心完小读书。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業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以荷叶塘小学为例,荷叶塘小学位于龚家坪镇炭棚村内,地处祁阳与祁东交界处附近,比较偏远,交通不方便。最近几年,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回基层工作,招聘毕业生到特岗教师岗位和农村中小学就业,回到县城或者离县城近的学校还比较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像这样落后偏远的乡村小学还是受到了相当大的冷落,根本不受毕业生的注意,就算每个乡村小学有一两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来了,也只是暂时在这里任教一年或者两年,过后他们进入镇上的学校或者县城里的学校,有的甚至放弃教师职业,重新回到大城市或者二三线城市,转行做其他工作。于是,教师人数不够,当年在乡村小学当了一辈子的老教师,退休了,又重新被请回来学校,继续任教。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农村教师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
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在我读村小的五年里,先后有两个学前班的老师离开,去县城上班,有一个年轻男老师去外面大城市闯荡。后来村小毕业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没有一个回到村小当老师,大都选择在广州工作,个别选择在县城上班。村小的老师也常常教育自己的学生,长大后要走出大山,去外面的大城市见识世界。所以从农村成长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更别说在城市长大的人,大部分是不会选择偏远落后的地方挥洒自己的青春。
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优质九年义务教育体系是重中之重。这是基础教育在农村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送到农村,就应该把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减下来,要使得九年义务教育面向农村全体学生。要把农村义务教育当作刻不容缓的大事来抓,不要让全体适龄农村孩子因各种原因而失学。
当前的校车制度,贫困地区的营养餐工程,这都是很鼓舞人心的举措,但是这只是解决了农村教育中的一部分问题,更多是各个方面去做好农村教育的工作。
(二)明确规定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
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公用经费偏低问题、危房改造问题,一是保证教学基本用房的建设,二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缺口,三是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
(三)加强对群众的全方位教育
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快慢的关键;加强知识培训。组织群众参加学习、拓宽视野,大力加强教育宣传,指导他们多看教育新闻,多看有关亲子教育的电视节目,多阅读家庭教育的书籍。尤其是乡村的家庭教育工作,需要家庭成员都能主动学习现在科学的家庭教育观,长期在外工作的父母,要经常跟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关心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父母也可跟孩子谈自己在外的见闻和感受,也要学习以朋友的身份跟自己交流。
总之,我国农村教育的落后在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甚至在部分地区问题还比较严重。重视农村教育不仅仅是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农业发展事关国脉民生,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农村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息息相关。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差,这样就造成农村建设步伐举步维艰,不彻底解决农民受教育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就提高不上来。只有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全体农村群众的文化知识,他们才能更好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从而发展农村经济。
(作者单位:衡阳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