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忠
摘要: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贯彻科学发展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是当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生态素养,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普遍要求。因此,改变当前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滞后状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50
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呢?笔者认为,主要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环境课程来进行。
一、开设好环境教育课程
目前,国际上环境教育的课程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单独授课和多学科渗透两种。实践证明,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仅靠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课等课堂上的简单渗透或设专章,进行旁敲侧击式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几个课时的浓缩讲解,根本不能使学生理解环保科学的基础知识。甘肃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纲要》的要求,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全省中小学单独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每一个学期开设16-20课时。把环境教育摆在了与计算机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当前“减负”的大背景下,甘肃省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不但没有被取消,而且还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是显著的,值得继续坚持和进一步推广。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生物、物理、地理学科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渗透环境教育的重任,在这些学科的教材中往往设有专章,它是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环境责任感用好、教好这些内容。但是,语文、历史、政治、美术、音乐等学科中同样充满着十分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思想,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高中语文·必修四》)反映了古人对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而“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围湖造田等造成的严重后果则是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带来的惨痛教训的典型例证(《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挖掘人类环保方面的内容和思想精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凡是教材中有生态环境的知识点,就要结合实际把它教好,帮助学生树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较好地掌握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三、搞好环保教育实践活动
任何一种教育活动如果离开实践,是无法巩固其成果的,环保教育也一样。因此,不仅要使学生懂得环境科学知识,具有环境、人口忧患意识,还得让他们亲自实践,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例如,利用生物、地理、政治等活动课,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认识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污染及危害,提出治理和改进方案;利用假期进行人口调查,了解人口与资源分配、人口与生活水平的关系,从感性上增强控制人口发展的认识;通过“我与小鸟”“我与小树”“保护母亲河”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组织“地球日”“环境日”“水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图片展览,既教育别人,又教育自己;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撰写环保小论文,加深对环保科学知识和生态社会公德的理解;参加团中央号召的“小事做来,保护母亲河”“手拉手拣拾一个希望,还母亲河一片色”的林草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环境监护等活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增强其生态道德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
四、帮助学生树立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是提高学生环保实践能力的关键。曾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如何让本地区的化工厂、偷猎者采纳环保建议时,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回答非常简单:“给他们写信”“找领导谈谈”。有的回答令人吃惊:“劝阻偷猪者,不听的就打”“重重的罚款”“关闭化工厂”“炸掉烟囱”等。这说明学生的法制意识淡薄、想法幼稚单纯、实践能力还很不足。教师应抓住机会进行环保法制教育:首先肯定学生的愿望是好的,但不应采取激烈和简单粗暴的做法,否则可能犯法,应通过正当渠道,讲究策略,拿起法律的武器方能达到目的。例如,派出学生或教师代表直接与他们谈话,并递上书面的合理的环保建议,要求其迅速改正错误做法;如他们不接受,可到环保部门投诉,反映情况;仍不奏效,可到法院起诉。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必须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依法保护环境才是最正确有效的措施。
五、建设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文明素质的养成与校园环境的隐性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说来,在洁净幽雅、鸟语花香、人际关系和谐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环境意识和生态行为必然上乘。在脏乱差、充满骂声和仇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道德行为必然低下。所以,建设清洁卫生、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不单是常规管理的要求,也是生态环境教育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系统从不丢废纸、果壳做起;不污染环境,从不随地吐痰、不吸烟开始;同大自然和睦相处,从与同学、师长的友好交往和爱护花草树木做起。学校花园、景点的布置,要符合环保要求。建筑物的设计应是一首诗,教室环境是一首词,校风、学风、教风是一首歌。诗、词、歌的耳濡目染,是对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部交响乐,是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新领域,是解决环境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既要传授环境知识、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更要重视环保意识、环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具有生态道德理念,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各种环保行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影响和带动全民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小学 74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