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辉
编者按:地方小吃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在消费者品尝地方风味时,唤起人们对各地风俗的回忆。因此,尽管饮食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发展,但地方小吃却花开不败。一些老手艺们,如能用好自己的绝活,并与时俱进地加入健康元素,做地方小吃将是一个不错的小投资致富门路。
河南省濮阳县胡状乡董楼村57岁的农民董同景,干完地里的农活便和妻子在自家庭院内利用传统工艺旋制绿豆粉皮来增加家庭收入,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一年稳赚五六万元。他们通过不起眼的传统小手艺做活了增收致富大文章。
董同景所在的村庄有着悠久的加工粉皮历史,老一辈的董楼村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粉皮加工,但大多是自产自销,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即使有往外卖的,效益也不算太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里一些人为了发家致富,纷纷外出务工或另觅他路,村里从事粉皮加工的已屈指可数。董同景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与其他人一样,一度不甘心生活的拮据,也一直想寻找致富门路。但又苦于文化低、资金少、路子窄,没有找到其他的致富途径。只好一直坚持着做老行当——粉皮加工,但他却在其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他发现,目前许多人开始注重绿色、清淡食品,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绿色食品开始走俏市场,而自己加工的粉皮则全部以优质绿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绝对是绿色食品,如果坚持发展下去一定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于是,他将祖辈遗留下来的粉皮模子、磨等设备重新收拾整顿了一番,常年加工起绿豆粉皮来。
掰起指头算算,董同景从十几岁开始跟着大人加工粉皮,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了。由于他加工的纯绿豆粉皮用料纯正、色泽透明、厚薄均匀、光滑筋道、营养爽口,别人的粉皮500克十几元钱没人要,而他的卖二十几元还供不应求。董同景家常常是门庭若市,上门购买绿豆粉皮的人络绎不绝,根本不愁销路,有时还得提前预订才能买到他的粉皮。
传统小手艺一样可以发家致富,只要把活做细,保证质量,不用出家门,就会有人上门购买,希望村里能有更多的人利用这一传统优势搞粉皮加工,把董楼村的粉皮加工做成規模,做成品牌。董同景对粉皮加工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如今,加工粉皮已成为董同景家的主业,他和妻子靠加工粉皮过上了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