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2016-05-30 02:37赵媛
亚太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我实现以生为本

赵媛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目的应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强调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为内在动力,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目的;以生为本;自我实现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教授在对美国和欧洲高等教育发展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教育阶段,大于50%时就是普及教育阶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吹响了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迈进的号角。而截至2007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2%[1],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那么,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应转变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数量的增长,即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该国家或地区适龄人口总数的15%~50%;二是质的转变,即高等教育的功能结构、管理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一系列方面的变革[2]。大众高等教育的目的必然与精英教育时期的不同,精英教育重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各种人才,而在大众化教育时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增加,受教育人数不断增长,量变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教育目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应转变教育理念,形成顺应时代潮流的高等教育目的。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应“以生为本”

高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规定高等教育活动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它能够规范高等教育运行,形成良好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3]。关于高等教育目的最权威、最官方的解释来源于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其中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其教育目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体现在教育领域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可以看出,虽然高等教育法中有关高等教育目的的阐述强调了个人的全面发展,看到了个体的价值,但其本质目的仍然倾向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即培养符合本国需求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任务仍然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的。

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教育成本的分担使得教育不再是一个完全免费的社会公共产品,加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高等院校及教育内容,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这样的教育需求背景下,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应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此时高等教育目的不仅仅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人才,而是“对人的身心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4]。这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项项得优,而是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因此,“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重在强调把学生看作受教育的主体,看作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由人,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为内在动力,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挑战:如何在数量扩张的保证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受教育人数逐渐增多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则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5],可以说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而专业教育则是学生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深化的专业领域知识。通识教育是基石,只有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因此,高等教育应在提高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一定的环境和物质支持,使学生获得想要的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每个人进入大学的目的不同,其自我实现的需求也不同,高等教育应为这种需求提供一定的环境支持。当高等教育能够满足学生个人的需求时,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就会增强,教育质量就能得到提高。

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学习型社会中,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特别是在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普及的当代社会,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学生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等教育更应关注于人的价值,关注于人的自我发展,为个人的自我实现续写华美的篇章。

參考文献:

[1]张蒙,白羽,张丽萍.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的转变[J].中国科技信息,2009(4):267-268.

[2]李建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理念建构[J].大学教育科学,2009(6):13-16.

[3]王志彦.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6):4-7.

[4]田磊.论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与现实目的[J].教育探索,2009(3):6-7.

[5]俞海洛.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再认识[J].河南教育,2010(1):18-19.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自我实现以生为本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关于“自我实现”的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