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2016-05-30 02:37:39马萍
亚太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独立学院应用型

马萍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例,阐述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构建。

关键词:独立学院;培养方案;应用型;创新

独立学院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必然走向多样化,亟待进行人才分类培养。因此,独立学院应顺势而为、主动创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工作的基础[1]。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确

独立学院办学起步晚、时间短、经验少,在教学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与母体学校存在明显差距。有的办学者对学校定位问题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2]。有相当多的学校照搬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未能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确定出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大同小异[3],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同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相违背的。

(二)缺乏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脱胎于公办本科院校,重复设置母体高校的热门、优势专业是独立学院创办之初的必然选择。但是这种不顾自身生源的特点,不顾市场的需求,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热门学科专业设置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独立学院办出特色、在竞争中获得长足而稳定的发展[4]。独立学院的生源介于二本和高职高专之间,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该比普通本科多一些实践能力,比高职高专多一些理论功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独立学院照搬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注重突出专业的应用性,不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理论上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缺乏特色,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5]。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反映着独立学院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独立学院处在本科高等教育的末端,上有一本、二本高校,培养学术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作为“三本”的独立学院,应面向区域、地方和行业经济部门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6]。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应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方向,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求,以能力为本位,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实训、实习等环节的管理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发展性和针对性,凸现独立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特色[7]。

与母体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机制灵活,决策快,执行力强,效率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使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易于接受新兴课程、易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等等。这些既是独立学院机制优势的体现,也是独立学院改革创新的基础和条件,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三、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例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创建于2004年,是由青岛理工大学与青岛盛世华侨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全省首批、青岛首家独立学院。学院依托主办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吸纳青岛理工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自有优势,打造特色獨立学院。学院坚持以质量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内涵发展与整体规模相结合,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培养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全面发展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

学院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院立足青岛、面向山东、服务山东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

学院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强调全员参与,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并邀请驻青各大高校、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论证和修订,充分吸纳专家意见,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反映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新的培养方案突出“三个体现”:一是体现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二是体现应用型,突出技术技能培养;三是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性,突出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强化专业、优化课程设置

在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平台+选修课模块”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四大平台和两大体系。即: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各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均形成对应关系。

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由学院统一设置,包括思政类、人文类、军事类、外语类、健康类、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类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全院开设的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

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类必修课程,以及分组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类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现本专业核心理论和技能;分组选修课即专业方向课程,目的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主动掌握、适应、追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条件的专业可根据社会需求,柔性设置多个专业方向,或者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专业分流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选修课程则是本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体现专业内涵和特色的一组选修课程。

实践教学平台由实验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教学环节组成。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军事训练、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在符合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既有所创新,又能反映专业特色。

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旨在鼓励学科交叉,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可参加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在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内获得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课程设置注重以专业为基础,以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依据业界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贯穿到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中。

(二)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以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学生创新教育、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的實践教学体系。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实践教育平台中增加独立的“实验课程”,即实验学时达到16学时的专业课实验须单独设置实验课、单独考核。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专业综合性实验的整体设计、项目开发、内容整合和组织实施。

学院遴选一批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有吸引力,基础条件较好的实验室向广大学生开放,并逐步增大开放程度。开放性实验室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指导老师的科研特长,设计了不同模式的开放性实验,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程实践、技能培训等“课外教学环节”纳入培养方案并单独设置,进一步明确“课外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培养要求等。

(三)优化选修课程体系

压缩必修课学时、加大各类选修课比例;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引入一定数量的自主学习课程(如网络学习课程等形式),在规范化培养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对通识教育平台中的人文素质类课程进行规范和调整,将原有的公共选修课模块(文体艺术类、史哲类、经管法类、社政类、自然科学概论类)重新划分,形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艺术、体育与实践五大模块。增加公共选修课学分,鼓励各系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将创业基础课程作为面向全院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即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满足学生创业需求。鼓励各专业开发、开设创业类选修课程(含实践课程),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实训等系列创业培训,确保每一个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创业培训。开展大学生培训需求调查,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和计划,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相应模块的培训。积极为学生参加创业培训提供软、硬件支持。开发适合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工作。

四、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诚信铸品牌”的办学思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明确办学定位,努力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区域经济建设为导向,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建会,吴凯松,戴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11,35(6):654-656

[2]向妮娜.从独立学院定位视角探讨其发展前景.企业技术开发,2010.6,29(12):174-174

[3][5]何晓媛,黄珊,丁振源.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11,29(6):899-904

[4]徐淑兰.独立学院本科专业设置问题及成因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8(6):74-75

[6]黎明,刘建飞,吴丽华.关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_省略_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的实践为例.职教论坛,2011(12):34-37

[7]晏磊,詹斌.关于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47-49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独立学院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对外经贸(2016年8期)2016-12-13 04:20:18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9:10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3:37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0:06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54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