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30 01:13刘云燕
关键词:提问中学情感

刘云燕

摘 要:在农村初级中学出现这样一个普遍状况“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因为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城市,所接受的教育参差不齐,教师很难统一标准,教师超负荷工作,导致教研时间流失,外出学习机会少,而且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滞后,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化。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因此要采用科学而有效、适合于学生发展情况和农村中学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而笔者着重从课堂高效提问和情感导读两个方面来浅论。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提问;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35-2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课堂教学文化,采用科学而有效、适合于学生发展情况和农村中学特点的课堂教学呢?

笔者在此仅仅以初级中学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为例来浅谈其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提出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

一、判断课堂有效性

一堂有效的课堂,首先要学会判别。对于自己的课堂,如何判定是否有效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学生的课堂反应中去寻找答案。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处于中心地位。

一是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来判定。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不断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二是从学生的注意状态来判定。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习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三是从学生的参与状态来判定。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

四是从学生的思维状态来判定。学生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意。

五是从学生的生成状态来判定。学生是否全面完成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二、语文课堂有效性

1.文化早餐(课前三分钟)。

就是我讲正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谈谈自己的语文小活动,同学们各尽所能,或讲故事,或讲新闻,或朗诵,或者是欣赏某名著的读后感,或者成语故事等等,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自由流利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我所从教的经历来看,他们学会了观察身边的实物,收集周围的题材,有关于母爱的话题,有关于生命的话题,有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话题,等等。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他们总结分析事物的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表达方式。这样以后,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不会再认为语文是们枯燥的学科,而畏惧语文课堂。而且,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对他们的理解和表达的愿望。这样既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又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成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丰富而营养的课堂中餐。

对于语文课堂,很多同学一闪而过的就是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暗淡而模糊。笔者在这里着重要讲的是语文课堂的提问的有效性和情感导读教学。

一堂有效的课堂,重中之重就在于教师的提问的质量。为什么我们在课上要提问呢?因为我们讲课不能与学生分离,提问可以把学生拉进讲课的“场”内,让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维度里进行思想和语言的交流。提问最首要的问题就是问题要有质量,怎么样就能算作是有质量呢?那就是要有意义,要准确,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而言具有可答性,我们提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往下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其次,我们怎样具有准确性呢?一定要避免言不达意,不要教师提问了,学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不知道需要答什么,教师提问还要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让学生在没有边际的问号中胡乱摸索。

对于提问的类型最常见的又三种,一是“是什么”,这是记忆型,需要学生记住的,一定要给予提醒,因为初中生还不具备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为什么”,这一类属于理解型,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得到原因,这思考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三是“怎么样”,这一类又属于评价型,这类提问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也在学习着总结和综述。

提问要避讳数量冗多,太多的问题会让学生反感,提问的面积可以跨学科、跨课堂,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对于提问,教师不要不作答,教师首先要学会评价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或建议,评价要及时,对学生发言的优缺点反应要敏感,但是一定要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多发言,对于偏离问题的同学,在给予积极评价之后再予以引导和点拨,换个角度或者提出相关问题让其认识到自己思考方向的偏离,并积极扳回路子去思索。

对于初一语文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诵。此时的初中生还未真正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写作情绪,因此在朗诵上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初中语文篇目很大一部分都是需要朗读的散文与诗歌,那怎样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享受这些美文呢,笔者仅仅谈谈自己再教学上的尝试,那就是“低吟浅唱”来感染学生,同时让学生不自觉的跟着教师走进那个情感世界,读出自己的内心独白。那关键在于哪呢,就在于教师的引读,教师只有自己动情,才能引导学生动情。

教师首先要学会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片可以立足的土地去深呼吸,然后一气呵成吐出来。创设情境的前提就是将这篇课文理解透,尝试角色转换,把自己换成是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临其境去感受那时候的情感,情境创设好了之后就是朗读,朗读切忌干读,配乐朗诵是最佳选择,有了背景音乐的结合与感染,朗诵将会渐入佳境。读的多了,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理儿吧。而对于长篇的散文,学生朗读起来会有点吃力,刚开始读的很认真,到后来就渐渐淡化下去了,对于这一类的美文,教师可以做出一些改编的尝试。

例如,我在教学《十三的际遇》的时候,先是引领全班将整个故事了解感知了,自己根据课文改编成了一首小诗,将全文浓缩在仅仅四小节里,这四个小节也是根据课文的段落层次而分,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受,将散文和诗歌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体味那种婉转而自信的少年志气。

“七岁时,湖光塔影沉静而美丽,与我似曾相识,惊奇、喜悦与感动悄然而生;

十岁时,你偶然立于面前,我却固执扭头,想让彼此初见时保持新鲜感;

十三岁时,我稚气十足,就有幸与你携手并肩,这是你我之间奇妙的尘缘;

十六岁时,蓦然回首,天真浪漫已散,笑声迸溅殆尽,白驹过隙,我茫然若失……

初进校门,图书馆浩瀚的书海让我惶恐不安;

而后,小心翼翼佩戴上校徽,让它见证我全新的开始;

轻踏馆内,徜徉其间我激动不已,涉足探寻我乐趣无穷;

它为我推开了真理之门,让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自由翱翔!

爱北大之书,更爱北大之人。

我愿意注视他们专注入迷的神情;

我愿意感受他们争辩讨论的生机;

我愿意品尝海报释放出的清新自由;

我愿意学习老师们严谨治学、诚恳做人的生活态度,

风光流转,船客更迭,你们依旧坚守在北大的河畔之上。

没什么能使我停留,因为我是不系之舟

因为爱你,所以要为你远航,为你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因为爱你,所以要将你珍藏,把你融在血液与回忆里永不分割;

因为爱你,所以要回你身旁,时光与白发都阻挡不了我16岁时对你的赤诚真情。

北大啊,北大,轻偎在你的胸前,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一节好的语文课的评判标准不是教师上的顺畅,上的漂亮,关键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将用到多少。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在这里只能浅浅地谈论一下自己仅有的教学经验,教学是片无涯的海洋,更待大家勇往直前去探索,去翱翔。

猜你喜欢
提问中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在多解中学创新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