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伟伟 盛秀娜 孙建丽
高中课堂教学在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之后,已经大为改观。但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多数教育工作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堂教学方面,对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过程鲜有细致规划,往往仍是用针对性较差而数量巨大的课后作业和课外练习把学生拘押在学习桌上。这样的僵化模式不断地毁灭着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地销蚀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几乎消失殆尽!就高中生物学科来讲,如何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实现知识的巩固、迁移与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高中生物教师所必须研究的崭新课题。
一、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实践类作业
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教师可设计出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的生物作业,如一些小调查、小研究、小实验等,让学生把研究的过程有序地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动手能力。如实践型作业——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设计目的:从身边的物质取材进行实验,探究落叶在土壤中被分解是因为土壤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作业内容:
①准备2个等大的容器,装入土壤,分别贴上"实验组"、"对照组"的标签。
②取落叶数片,将其与"实验组"土壤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③将落叶均分为2份,分别用纱布包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为5cm。
④将2个容器放于相同的环境,1個月后,取出纱布包,观察比较对照组的落叶与实验组的落叶腐烂程度。
本实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之物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通过简单的实验,直观明确地证明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实验操作检核表给学生指明了操作方向,让学生能清晰明了的顺利完成任务,同时也对自我进行了过程性评价。好的作业设计配合及时恰当的评价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拓展思路。在完成此类实验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记录、交流等活动,不仅掌握了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更在分析、推理与总结的实验过程中养成了科学、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设计调查实践类作业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生物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作业设计也要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公益调查型作业,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作业
设计目的:调查人群中常见的遗传病,了解其发病情况
作业内容:
1、划分合作调查小组,每组4-5人。
2、确定组内成员的分工,调查课题,调查对象,调查范围。
3、开展调查活动,并做好分类汇总。
4、分析调查结果,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班级内的交流
通过走访、调查,学生了解了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对其遗传方式、如何防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要完成一份好的调查报告学生必须明确分组、分工、相互交流、合作,在走访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提升;收集信息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同时,这个过程对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及情感态度的培养也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本中此类调查作业素材很多,可以充分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有关“嫩肉粉”的调查,身边的转基因食品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切身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学以致用,有助于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应用,也有助于开拓眼界、提升能力。
合理适量的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作业设计时,坚持少而精,多层次,具有启发性,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