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摘要:学生作文中存在素材匮乏、陈旧,立意不深刻等缺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用《道德经》加以指导,既充实了素材,又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指导了立意。
关键词:素材;立意;辩证思想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日本的鲁川芳郎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而笔者认为用《道德经》来指导高中作文,会让作文增色许多。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留个不歇。”高中生生活范围狭窄,生活阅历浅,平时没有时间阅读报刊等课外书籍。他们掌握的素材十分有限,高一时,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初中时如何、小学时如何的材料,显得非常浅显、空洞,语言贫乏,缺少激情,少有理性。从我任教的几届学生来看,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令人担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与新课程改革缩小差距,也为了让学生掌握丰富而深刻的作文素材,笔者做了一个关于《道德经》指导作文的实验。
我用一年的时间做了这个实验,我要求语文课代表在每一节语文课前在黑板上正确书写一小节《道德经》的原文,利用五分钟的时间找一个学生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轮流,每节课一个学生)。长期下来,我们有了收获。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10分的翻译我们学生可以得到7分或8分),更重要的是,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所以,我们班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可以信手拈来,引用的很恰当。如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时,出了一则有关言论自由的材料,学生在文中就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例子:“道家在创立之始便提出了‘二元论思想。这一点在言论上仍适用。中共中央领导人习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极有分量,鼓舞人心,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而我们网络上的谣言蛊惑民心、随意移动引导大众思想导向,完完全全制造了大量负能量。——言论的影响是有积极消极之分的。”再如学生引用“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这段话说明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讓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学生引用这些材料来说明为人处世的态度。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解除了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困境,学生不再“囊中羞涩”,变得有话可说,可以获得作文素材的源头汲取“活水”,学生变得“下笔如有神”了,他们也能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这就改变了他们作文中素材陈旧、乏味的状况。
而高考作文在“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谨严,语言流畅”的基础等级之上,又加入了“深刻、丰富、有创新、有文采”等发展等级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写作文章的素材,生动活泼的语言,更要有深刻的生活感悟、理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深刻、丰富、有文采”。
2007年《考试大纲》将发展等级中的“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整为“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强调对学生思维的考查。高考作文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观点,自然涉及到考生的辩证思维,考生只有运用独特的、正确的思维来思考,才可能得出新颖别致的观点。同时,大纲将发展等级中的“有个性特征”调整为“有个性色彩”,也是强调突出考查考生的个性思维能力。考生对生活有个性的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对生活有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才有个性,才算得上是个性化的作文。正确而理性地思考、辩证地分析,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在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老子在《道德经》中特别明确地指出了事物的辩证统一。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老子十分明确的指出,有和无,相互生成;困难和容易,彼此相成就;长和短,相互形成;高和下,相互包含;大声和细音,彼此谐和;前和后,相互顺从,这些都是永远不变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转化的机制,从“无”可以化“有”,而“有”又可以还“无”。“有”和“无”是辩证统一的。
所以,我们课前讲解《道德经》时,又加入了辩证思想的内容,用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来指导学生的作文。例如2010年的《吴兴杂诗》、2012年的梯子不用时横放还是竖放、2013年的“为什么会这样”和“为什么不能这样”等充满了辩证思想。如果学生从辩证思想出发,就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再如材料作文:
伊瓜苏瀑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它跨越巴西与阿根廷两国。长期以来,两国为此景观的归属问题纷争不下。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经过拉锯式谈判,最终巴西作出了让步,将最壮观的一段瀑布划归阿根廷所有。
然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却纷纷进入巴西一方。为什么?因为最佳的观景位置在巴西这边。巴西的旅游收入因而大大高于阿根廷。而阿根廷为维护和管理景观,每年要投人大筆开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道德经》一书涉及面广、义理渊深,从天道到人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道德经》又是哲理的高度概括,也可以说是用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故无不可以引伸其义理而应用之,所以学生作文,不论是素材还是立意,都可以引用之。提供的材料有时未必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对此我们更要以正确理论,尤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加以分析。有了《道德经》的指导,学生作文时能够做到“胸有全局、胸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