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盘龙
【摘要】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不断得到发展,居民收入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科学有效地刺激农村的消费需求,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农村居民占多数的贵州,居民消费占据总消费的较大比例,但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下、消费结构不健全以及消费市场不完善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贵州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使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贵州省各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州市的农村居民消费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消费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消费需求依然是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研究结果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提高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因此,研究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于落实提收入、促消费的政策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贵州面临着消费需求不健全的问题,多方面因素制约着内需消费。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受到全省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贵州居民收入在全国处于极低的状态,没有收入,就没有购买力也就无法实现消费;二是受到传统观念及消费环境的影响,农村人增收难、收入低是贵州乃至整个中国的典型现象,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成为农村人长期以来的生活准则;再加上落后山区物质供应的欠缺、商品市场小、伪劣低端产品多等问题造成有钱也无法消费的现象;三是农村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例如农村教育、医疗的落后等问题,极度降低贵州居民在这些方面消费,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合理。这些已成为阻碍贵州消费需求扩大的瓶颈。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动力,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据不可轻视的地位。贵州省地处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内需不足的结构性失衡是主要问题之一,有效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于解决贵州“三农问题”以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十三五”规划制定实施以及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之际,农村消费在内的农村经济发展将成为政府和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的主题。
本文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旨在研究贵州省各州市农村居民消费构成、消费的区域性以及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了解现阶段贵州省各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
二、贵州省各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以货币购买力作为对人均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度量,即居民的消费所能达到并能维持的一种状态。改革开放以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居民收入及物质供给有了明显改善,因此居民消费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总体经济的落后,贵州农村居民的消费一直以来都是在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居民消费呈现低下的特点;贵州是多民族的山地省份,因此贵州的居民消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从统计年鉴数据可以看到,贵州自2000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部分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开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结构模式过度。贵州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低级向高级低速的演变客观规律,“十二五”规划以来,这样的消费结构具备强劲的升级潜力。随着经济发展,食品衣着支出比例下降,其他物质及精神生活消费不断丰富;消费品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兼顾转变;总体上,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在消费的支出中,生活消费支出,食品,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等占全年总支的比重较大。以2015年为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6644.93元,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72%,相比过去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2014年,食品衣着消费占总支出的45.1%,从中可得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向依然主要温饱需求这个层面上。
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贵州省各州市农村消费问题
1.各州市农村消费的聚类分析
常言“人以群居,物以类分”,我们需要将一个群体进行同种属性的划分,寻找某种“自然”结构。聚类分析在于使同类间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与类之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本文采用K—均值法对贵州省各州市农村消费进行分类。为了解贵州各地区之间消费情况的差异,本文采用1995年至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对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聚类分析。通过SPSS2012软件处理数据,得到以下结果:
表1显示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期内现金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这3个指标对各州市分类的情况。K-均值法将贵州省 9个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贵阳市,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总收支比其他地区较为优越;第二类是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这四个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处于同等水平,略有差别,处于三类的中间;第三类是六盘水市,遵义市,黔南州,3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水平处于三类的最低水平状态,其中黔东南州的消费水平在8个地区中最低。由此我们可得出贵州省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总收支存在地域的差异性,且地域之间又存在相似性。
2.各州市农村消费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它是从降维的角度,以减少信息损失为前提,把多个指标转化为若干个由原始指标线性组合而成的综合指标以期达到最大限度解释原始变量信息。对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SPSS2012软件处理数据,得到以下结果:
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3个主成分,用1y、2 y、3y表示,衣着至其他商品及服务等8个指标变量标准化后的变量用1 x、2 x、
从1y的线性组合中也可以看出,这5个指标在综合因子1y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说明这5个指标变量在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构成的研究中必不可少。2 y、3y是对1y的进一步补充,使其更具有说服性。这3个综合指标从两方面对贵州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构成与消费倾向进行了说明,用它们来研究贵州省的农村居民消费构成具有98.925%的可靠性。
进而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14年,贵州省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在食品、衣着、居住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上,尤其是食品,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贵州省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在满足温饱问题。此外,花在文教娱乐及其他商品与服务这些方面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说明了农村居民的的消费支出中有想向精神生活方面跨越的倾向,但是此类消费相比满足生活必须品的消费还很低,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贵州省农村居民的需要大多停留需要层次中的最底层——生理需要,即满足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及物质条件的需要,在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方面的支出不多,从而得出他们消费习惯较为保守和低级;另外,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恩格尔系数也较大,即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进一步说明贵州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处于低水平。
四、政策与建议
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能力,增加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根本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收入决定消费,居民有了客观的收入,就有了购买力,才能谈消费。
对于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及完善各种制度,为消费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政府的引导功能体现在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例如宣传倡导消费新观念,有度释放购买力;二是合理制定消费政策,例如家电下乡消费补贴等;三是制度保障。例如完善税收制度有利于调节消费与收入。一方面税收可以直接影响一些消费,例如一些商品具有消费税,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鼓励居民的消费;另一方面,税收在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高收入高税收、低收入低税收,税收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较高的财政收入可以给贫困居民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间接的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能力,以及其他能保障居民消费的制度建设能够增强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企业,企业是为消费提供消费品的对象,保障丰富充足的货源、健康高质量的产品以及一系列促销方式都能有效刺激消费。对于社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体系,能为农村商品提供营销场地、保障充足货源等;加强食品与药品等生活重要物品的的质量与价格监督,可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教育消费是居民最为关心、最大的消费之一,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增强农村教育质量将极大地促进消费。对于消费者,需与时俱进适度自觉地改变消费观念,培养健康、合理的消费意识。贵州的消费需求存在的问题多且难,需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决策、有效解决,建立一个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健康增长的强大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温涛,孟兆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7):4–14.
[2]张书云.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张云霞.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与制约因素[J].经济导刊,2011(5).
[4]于源.怎样提高农村消费水平[J].中国财经报,2010-10-12(4).
[5]李金荣.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200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