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及其解决路径

2016-10-20 21:11肖路遥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9期
关键词:解决路径主成分分析长沙

"

"

"

摘要:选取3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线性和法确定指标权重和各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城市产业比例失调、城市对外开放不足、城市行政级别不高四个方面。推进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提升城市行政级别;以“中部崛起”战略为依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高铁和空港优势为凭借,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以文化娱乐产业优势为引擎,塑造特色城市形象。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主成分分析;解决路径;长沙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2

引言

随着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梯次开发战略的实施,相继涌现了辐射华北和渤海湾的北京和天津、辐射长三角的上海、辐射珠三角的广州、辐射成渝的重庆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在中心城市的建设上,中部地区一直处于一个缺位状态。中部地区是国家发展崛起的关键地区,因此中部地区有必要,也必将会构建一个或几个具有一定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2014年8月,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2015年5月,湘江新区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随着长沙在国家层面上的竞争力逐渐上升,把长沙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的设想也有了充分的依据。但是相比较目前已有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长沙在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同时面对武汉、沈阳等其他中部城市的激烈竞争,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探讨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及其解决路径,不仅可以为长沙甚至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中国的城市建设理论研究[1-2]。

一、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计量模型构建

1.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考虑科学性、实用性、协调性原则,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最后选取37个指标,共分为4个核心功能和10个细分功能,建立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3-4]。

2.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综合计量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加权线性和法来计算综合评价值,数据来源于各个城市“十二五”规划报告、各城市《2013年统计年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等。

具体测算步骤及公式如:

(1)建立指标体系和原始数据矩阵Z。

(2)原始数据标准化,得标准化数据矩阵X。

(3)由标准化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A以及初始因子载荷矩阵B。

(4)计算系数矩阵R的特征向量λj:λj=BjSQR(Aj);其中Aj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5)利用公式:λ=λij-λjminλjmax-λjmin和λ=λjmax-λijλjmax-λjmin对特征向量进行正向化处理。

(6)计算指标权重:Wk=λk/λj。

(7)计算综合评价值:βi=100×WjXij。Xij为第i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值[5]。

3.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综合测算

遵循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5个国家中心城市37个指标的综合分析计算,由步骤(1)(2)(3)得到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依据步骤(4)求出系数矩阵R的特征向量;对特征向量进行正向化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利用最终权重值和各城市标准化后的数据加权求和得出每个城市综合指标得分。

二、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瓶颈

根据表2和表3,比较长沙与5个中心城市在各功能上的得分差异,可以得出:

1.相比于5个国家中心城市,长沙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与武汉进行比较,长沙除了在区域增长和生活服务这两方面得分略微高以外,其他功能上的得分都低于武汉,面对武汉的强力竞争,长沙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总体实力。

2.在协调辐射功能上,长沙与其他城市差距最大,主要表现在区域开放门户这一方面。实际利用外资、出口等要素都成为制约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弱势。

3.在控制管理功能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政治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这两个方面,其中城市行政级别不高、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不强的劣势尤为突出。

4.在城市服务功能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服务这一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金融业相对较弱。

5.长沙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产业优势较明显,但是由于图书馆、高校数量较少,因此拉低了长沙文化中心这一功能的整体得分。

6.从各项细分功能的得分来看,区域开放门户、生产服务中心这两个方面得分最低,差距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城市产业比例失调、城市对外开放不足、城市行政级别不高这几个方面。

三、推进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路径

1.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在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基础先行,坚持项目带动、注重产业支撑,坚持环境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将大河西打造成“两型社会”的先导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适宜人居的新城区和支撑发展的增长极,从而为长沙带动全省、辐射全国、对接全球构筑新的发展平台。

2.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提升城市行政级别

作为“两型社会”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拥有试验的权力,在破除发展方面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因素要先行先试,应该大胆探索改革的道路。长沙要以“两型社会”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适时组建长沙大都市并提升为“省属副省级城市”。

3.以“中部崛起”战略为依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之后,中部六省都在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长沙要充分利用“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和宏观政策,优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塘等经济圈的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第一产业,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以高铁和空港优势为凭借,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武广、沪昆、渝厦等多条高铁在长沙交会,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中部地区第一,随着全国性交通枢纽的建成,将会在长沙聚集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不断拓展长沙市以及整个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空间。长沙应当紧紧依靠高铁和空港的优势,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5.以文化娱乐产业优势为引擎,塑造特色城市形象

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蕴含着鲜明的人文文化。长沙应根据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地理特点,综合考虑“文脉”,即山川灵气、地理背景、自然环境与人文心理的交相感应和文化积淀等和地方“个性”,发挥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湖湘文化的优势,构建国内外知名的“山水洲城”,打造特色城市形象,同时利用文化软实力带动长沙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整理竞争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凯,徐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布局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2,03:10-15.

[2]刘雪颖.重庆跻身国家五大中心城市的使命、机遇和挑战[J].探索,2010,03:99-102.

[3]李林,赵文丹.国家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功能定位[J].学术交流,2012,04:140-144.

[4]周阳.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J].城市观察,2012,01:132-142.

[5]周国华.湖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02):25-32.

作者简介:肖路遥(1991-),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文地理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解决路径主成分分析长沙
长沙之旅
我眼中的长沙
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及解决路径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