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罡 魏恒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学生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94—01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是很被动的。现在是新型的课堂,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自己的思维,打造自己的个性化。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阅读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别人的情感表达,打开眼界。如《再见了,亲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让学生觉得遥远,让学生感到陌生。这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拓展,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本中选编的作品,还要了解作品的作者、写作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学常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解读,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阅读现代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查阅周总理生平事迹及周总理逝世时的中国社会背景资料。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从心底深处产生了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学习新课时,学生很自然地融入课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油然而生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体验、理解。同时,课外我还鼓励学生运用课内掌握的学习方法广泛阅读,既要阅读文学作品,又要读科技历史方面的书籍;既要读中国的作品,又要读世界各国的作品;既要读中国现代的作品,又要读中国古代的作品。以此来加厚加宽学生的人文底蕴,为学生在较高的层面上多维度解读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形成个性化的觉醒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课文中对某一事物的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描述,让学生挑最使他感动、体会最深的那一点来体会交流,这是对情节的情感选择。在人物群出现的课文中,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是对人物的情感选择。例如阅读《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在学生深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抓住“朋友”二字再读课文,划出最能表现“朋友”之情的句子,挑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句子,讲析给大家听。再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正确的解读,课前我下发了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黄河造福人类的具体事例;古今治黄的动人故事;科学家让黄河变清的措施及设想等补充资料,让学生挑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阅读。这一唤醒行为,挑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见解,提高阅读水平。
三、尊重个体体验,促进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开放、多元、个性化的阅读观,提倡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如教学《乌塔》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针对“父母爱孩子和允不允许孩子单独出门”这一问题分组讨论。在小组内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述说着自己的观点,有时竟争得面红耳赤。下面是一个小组的发言摘录:一个学生说:“和乌塔比,我真是太不幸了,爸爸妈妈从来不让我独自外出,我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永远飞不出他们的手掌心。”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这是爸爸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我倒觉得乌塔的爸爸妈妈对孩子太不负责任,让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女孩子单独外出,万一出了事,岂不后悔莫及。”“爱孩子没有错,但应该给孩子自由,我倒认为乌塔的爸爸妈妈做得对,在乌塔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可以一个人独自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的。”“锻炼孩子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干嘛非要让孩子单独出远门。”……这些见解中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教师不要去否认学生的看法,要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我们不提倡像乌塔那样一个人独自外出,而要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教师不要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打开学生思维的束缚,解放他们的思想。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个性化才是他们身上该体现的品质,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这一时机,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