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贝
摘 要:本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对话式阅读的方法,从课堂对话到作业批改,处处呈现对话的影子。传统教学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本文的探究,意图从对话的角度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现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27-2
一、阅读教学重在对话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往往是通过学生的读和教师的讲解,最后让学生掌握文章知识内容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教师是对着教学参考书,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师生的创造力无从谈起。
通过本文,笔者想谈的对话式阅读教学就是想要改变这种单向教学的方式,基于西方现代“对话理论”,探寻师生互动的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阅读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由文本、作者、学生、教师等构成,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动态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寻求相应的理论依据,对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对话理论引入教育领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借助对对话理论的解读,笔者认为对话包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文本对话等,通过对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开拓思维领域。弗莱雷认为:“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开展具有批判性的对话教学。
另外,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角度来看,它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心性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人文性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熏陶和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文本开展对话教学。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概况
我国关于对话的研究在中国知网1990年~2014年所收论文中,与对话理论相关的论文有957篇,其中期刊781篇,博士学位论文51篇,硕士学位论文125篇;与对话教学相关的论文有1642篇,其中期刊1509篇,博士学位论文21篇,硕士学位论文112篇。另外,与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的论文共有55篇,其中期刊36篇,硕士论文19篇。
最早将“对话”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并提出“对话型”语文教学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他在《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一文中写道:“听说读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对话能力……因而语文教学活动必然是也应该是一种对话活动,必须实现向‘对型的转变”,从这开始,拉开了对话型语文教学研究的序幕。
王尚文著的《语文教学对话论》,全面阐述了对话理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学校生活等方面。全书共六章,分别为“语文生活与对话”、“语文教育与对话”、“阅读教学的对话性”、“写作教学的对话性”、“教材:特殊的对话者”及“对话:理想的师生关系”,倡导语文的“对话教学”,对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王尚文提出树立对话态度、把握对话规则、掌握必备知识、共享对话成果等策略。董汀丰在《试论对话状态的阅读教学》中提出教学状态说,认为师生对话、生本对话、自我对话这三种对话相互促进、循环往复,并与其他对话状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钟家莲和邓小珠在《“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对话理论奠定了当代阅读学的理论基础,创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这是由教学的本质和性质决定的。莫日根在《对话理论操作层面中阅读对话问题的有效策略》一文中,从文本对话、学生对话的角度提出通过填补文本“空白”来激活学生阅读对话的思路。谷珍丽在《对话理论及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现》一文中,提出将对话理论引进阅读教学是体现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创造生成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的,提出以问题运作为轴心,以文本阅读为前提,以师生、生生对话为主体,以知识构建为目的是实现对话理论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语文课堂缺少活力,忽视学生主体意识
教育因人而存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然而就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效率低下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甚至由于应试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学实践逐渐背离了“育人”这一根本宗旨,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激起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阅读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要么成了“作秀”,要么背离阅读的本意。同时,老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教师往往是问的主体,所有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以及答案的设定都是老师在主宰,学生只有遵从,这根本就体现不了学生在课堂里的主体地位。例如曾观摩过一节公开课《幽径悲剧》,授课教师一开始就抛出很多问题:什么叫悲剧?这是一条怎样的幽径?被毁灭的藤萝价值在哪里?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看起来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但是仔细深思一下就会发现,在这样的一组对话中,学生丧失了主体性,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走,一节课都在忙着应对老师的问题,缺少了自己的主体意识。
2.阅读教学环节固化,脱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
“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课堂基本就是五步曲:激情导入——整体感知——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自己的特色,学生对阅读课丧失兴趣和期待。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而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往往只“吃饭”不“看菜”,只“裁衣”不“量体”,教师往往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主要内容满堂灌,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导致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解得不到学生的互动回应。如观摩过的同题异构课——《囚绿记》,来自不同城市的三位老师都是按照激情导入——整體感知——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同时有的教师还要学生联系当时作者的写作时代,以常春藤的口吻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要求笔者认为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现在的学生没有战争年代的真切感受,写出来的话能有真情实感吗?
3.阅读练习批改不及时,导致学生学习缺少动力
做教师辛苦,做语文教师更是辛苦,单说批改作业,那些文字阅读题,必须一字一字的看,每次的考试阅卷,总是语文阅卷时间最长,这也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在学生平时的练习题上批个日期或者“阅”字,在对老师这么做表示理解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这些做法的不当之处。教师作业批改的不认真,带来的一个后果必然是学生做的敷衍,亦打击那些认真做题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认真答题的动力也就丧失了,做题的成就感也没了。
四、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运用
1.妙化提问,开展富有个性的对话活动
阅读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是提问,师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领对话活动,吸引对方注意力,相互间传递信息,当然这样的提问是要认真考虑设计的,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这样的对话式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先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研读作品,也需要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关知识背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调动学生以往学习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同时这样的过程,师生间的思维会发生碰撞,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面对问题,分析问题。
提问是一门艺术,什么时候提问,怎样提问都与教师的个人素养有关,所谓个性化的对话,就是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起对方的思索,带有启发式和鼓励性的对话。例如,在开展《变色龙》的教学活动时,我们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阅读文本,让学生自己提出有疑问或者困惑的地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探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抓住他对狗的态度和称呼的变化,探究背后的原因,从而体悟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对官员阿谀奉承、对百姓耀武扬威的性格。教学《林中小溪》时,抓住小溪流经途中克服的困难,从而概括出小溪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充满自信的形象。
当然,语文阅读不能拘泥于文本,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求同存异,如《爱莲说》与《陋室铭》,两文作者都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通过与不同文本的比较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性情;《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两文比较得出柳宗元的寄情山水、排遣忧思的情怀和苏轼的随缘自适、安贫乐道的思想。比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作者“乐”的内涵的区别……这样富有个性的对话阅读不仅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2.注重实际,剔除华而不实的讨论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对话过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要基于他们的认知经验。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观察和体悟,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他们阅读的作品基本都是成年人对自身生活感悟的优秀作品,因此,阅读带给学生的是从别人的生活中汲取自身的心灵鸡汤,丰富自己的阅历。由此在开展对话阅读时,不能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剔除那些华而不实的讨论。
课堂讨论是学生间基于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而展开的对话,是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以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如讨论《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是否多余的时候,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凸显孔乙己特殊的社会地位,与那个社会的格格不入,进而帮助学生明白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这样的讨论也是基于对文本语言的解读,阅读教学就是要师生一起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品味文字的魅力,贴近作者的心灵。
3.用好练习,及时批改阅读作业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往往会布置巩固知识点的相关练习,语文阅读教学也是这样。这就要求老师及时的批阅学生的作业,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练习题,批阅的过程也是教师也学生的对话过程,学生通过文字传达自己对练习题的认知解读,教师通过认真的批改过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而调整教学方式,采取更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的作业旁边加点评语的话,更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也知道语文作业批改的困难程度,再看到老师对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评语,在他们内心必定会生发涟漪。
我们班有一个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仲同学,初一进来连什么是比喻句都不懂。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我采取的是“长期作战”的方式,在他的作业中每周给予他一点鼓励的评语,当他不时出现松懈情绪时,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几句让他会心一笑的话,如“今天你的字写的比上周清晰很多啊,老师看了感觉很舒心哦。”“‘小懒猫昨天是不是又爬到你的作业中来啦”……这样一学年下来,仲同学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增,春游乘车还要和我坐在一起。因此,作业批改也是开展教师和学生情感对话的纽带。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式阅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努力,正如俄国作家巴鲁金所说:“真正的对话式阅读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真诚袒露、‘心灵交流和‘彼此接纳的过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能做的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学习课改精神,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实际的方法和策略,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学生,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授、创新以及人文的浸润,让我们的语文课重新焕发语文的味道,进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