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矛盾分析法”讲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16-05-30 10:48王云姑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一课一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效课堂

王云姑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一直困扰这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小说文本作为高中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分析方法制约了大多数语文老师对小说的解读法,于是,我困惑: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样一篇传统课文,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习了孙绍振教授的文学理论,我茅塞顿开,尝试了用“矛盾分析法”介入此文本,课后总结发现,这种方法的运用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对于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矛盾分析法 高效课堂 一课一得 小说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06-02

一、弃旧扬新,化繁为简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他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然而,随手翻开一本教师用书或者学生资料,都有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结构的详尽分析,这样做虽然教师容易交,学生容易接受,但也导致对小说的理解限于表面,极易破坏学生对小说的热情,使学生变得心不在焉,对语文课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我大胆取舍,只设置了一个核心问题来调动学生,组织教学:小说中林冲绰号“豹子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豹子头”的特点,哪些地方又极不像“豹子头”,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性格?只抓住了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整个课堂教学就简洁而易于操作,啰嗦的教学语言也变得简明,学生专注且热情高涨。

二、介入理论,深化认识

在文学理论上所指的“矛盾分析法”是把作品中反映出的形象与现实中的常态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差异来,以此分析到文章的深层去的一种方法。借用孙绍振老师的描述:“分析的对象是差异或者矛盾,而艺术形象是天衣无缝的、水乳交融的。要进入分析,就要把未经作家主体同化(创造)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或者还原(旨在揭示矛盾和差异)出来,有了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才有分析的入口。”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要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着重写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奋起反抗前的隐忍,我将此作为矛盾点深入展开分析,撩起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师生一起探究文本内外的矛盾,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并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有所感悟,我试着将情节还原到常态情况下再寻找矛盾点,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心灵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政治哲学的矛盾论也适用于分析文学作品。

三、“矛盾分析法”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成功运用

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老师可先引导学生发现主人公思想行为的前后矛盾,学生很容易的找到林冲作为“豹子头”的特点,接着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这样一个刚猛激烈、嫉恶如仇的人,为什么会成为现代女性最青睐的对象?林冲身上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这一问不但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还给学生相当大的思维量。学生就自己初步体会作答,答案多为碎片式。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场景去探索人物的性格,学生发现,林冲本是个善良正直,具有侠肝义胆的大义士;是个爱妻子,爱家庭的好男人;更是个谨小慎微,有着极强责任感的好教头。这方面的性格特点和“豹子头”的形象格格不入,此时,老师在顺势抛出另一个问题:“前一夜还在祈求神明庇佑的林冲,一举杀了三个官人,这林冲的一时冲动吗?”经过探究,学生发现,林冲的蜕变是一次次地忍耐,一次次的受害演变的结果。也就是说,表面上的行为矛盾,从内心情感上来说是统一的,是对高俅集团认识逐步清晰的过程,由此进行了第一次的矛盾分析,并得到了统一的结果:医治罪恶的方法就是起来反抗,也就是官逼民反。

四、在小说阅读教学中介入“矛盾分析法”的意义

首先,授之以权,把课堂的主体性交给学生。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现实中却常常是教师一人的“舞台”。许多教育专家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王富仁教授认为“任何一篇课文的作者都不是为了我们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创作的,而是为了在自己的语境中向自己所实际面对的对象或自己假想的读者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面创作的。”我认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建立在学生思维活跃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学生的主体性是难以实现的。“矛盾分析法”的介入,学生在参与寻找、分析、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主体性得以充分实现,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其次,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一课一得”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掌握一种方法。”学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师生总结“矛盾分析”方法,这样的方法迁移到课外,变成一种自主行为,自主学习能力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课堂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进行“热炒热卖”:用矛盾法探究我们曾经学过的人物形象。学生积极思考,不仅激起了思维的火花,如有学生探究发现:《骆驼祥子》中,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可后来却自私、堕落,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的人。祥子的内心世界起了惊人变化,前后的反差和矛盾,主要是由于旧社会对他人生理想的摧残,使他成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对罪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很快直指小说主题。

总之,时代在前进,语文老师也应不断改革,践行“一课一得”,带领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领略语文无限的魅力。感恩孙教授,我们用“矛盾分析法”做了次有益的尝试。教海无涯,育人无界,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心灵之旅,每一次实践都收获满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行走在阅读教学方法求索之路上,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薛法根.做一个大写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孙绍振.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一课一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效课堂
取舍有道,凸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