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2016-05-30 12:45:32佘瑞龙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课程

佘瑞龙

摘要:本文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贯穿全文,主要阐述的是微课程的制作、专业课上实施、嵌入方式以及对微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效果分析,从而给专业教学提供一定微课程运用的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微课脚本,嵌入方式,学习效果分析

一、微课,优化教与学的新方法

众所周知,要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无非靠两个因素,一是靠延长教与学的时间;二是靠优化教与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理论大多是建立在“尤斯特定律”之上的,认为教学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也就是说在教学上花的时间多,教学效果就会好些。这种理论早已受到批判和质疑。我们不能再一味的延长教与学的时间,只能靠优化教与学的方法。微课就是优化教与学的一个新方法、新尝试。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微课程特点集中在以下。短: 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悍:新型网络资源、教学功能强大、应用广。微不仅在于时间上短小,更在于其内容上的微观和简明。而课程,不仅是面向学生学习为宗旨的最好诠释,更是脱离创造者而独立存在的统一体。

对于一线教师并不需要过于纠结其概念本身,反倒是一线教师的创造将不断改写概念的定义。因此,如何制作微课程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这是关键。

二、如何制作微課程

笔者在专业课教学中运用的是Camtasia Studio软件来制作微课程,将一节课的重点拆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微小学习片段,做成微课,通过网络移动学习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疑问。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打开CS,软件会弹出包括视频录制、语音旁白、PowerPoint录制和导入媒体等四项功能。录制PPT只要按”PowerPoint录制”,把事先准备好的短课件照步骤操作即可,录制屏幕等同样。

录制好后导入媒体对视频进行编辑,最后我们将编辑的视频整个导出为一个视频文件,单击“生产”菜单下的“生产视频为”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所导出的视频格式,其实这一步在之前的标题导入时就可选择,这里的话笔者建议使用MP4格式即可。这样一部属于自己DIY的视频(微课)就出炉了。

三、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在专业课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将课堂中没有完全解决而又很重要的内容,利用微课程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微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微课脚本设计。下面我们不妨看一个与生活有关的第三方物流的专题微课程制作。

根据以上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第三方物流”的专题微课程,通过控制微课步骤的呈现顺序和时间,以及利用配音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此外,TPL的重点思路明确、步骤详细,可作为此类问题的一个微课模板,供学生借鉴和参考,让学生举一反三。此题是一个牵涉1PL\2PL\3PL的生活运用题。如供应商送货上门?赴产地采购、自行运回商品?各属于第几方物流?如果这题在上课时讲要花很多时间,同时学生的反应不一定跟的上老师的思路,但是微课程可以让我们有一个缓和的接受时间,可以看清楚每一步骤是怎么来的,直到把这个题目完整的呈现出来。

四、学习效果分析

微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到底如何?笔者通过期末测验对其结果检测。为便于分析,采用百分制形式,分选择题(单选、多选)、操作题和分析题(包括一个案例题15分),测验基本围绕课堂重点进行。为了进行实证论证,我们采用一个用一般教学方法授课的班级进行同步测试。经过数据采集得出表2。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1、总分看,使用微课程班,学生能对课堂上的内容能够较好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完成了教学预设目标,而对比班测试效果不甚理想,根据结果只能判断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有印象。从各题的答题情况看,选择题着重考察物流基础知识记忆,使用微课程班,效果显著,数据显示平均得分率75%,比对比班51%的得分率有了质的飞跃;简答题特别是案例分析考查的是运用,通过对比发现更有突出的效果0.70对0.48,而操作题更是0.90对0.55。

2、通过卷面书写分析,微课程班清晰、认真。说明学生重视,学习态度端正,这和微课移动学习的情感教学目标吻合。特别是案例分析和操作题,分析深刻透彻,这与平时的微课移动教学的参与、合作分不开。

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微课在整个物流教学中初有成效,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学生参与互动程度明显提高,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有了提高,因为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多了,在重点难点知识上可以自己通过微课去学习,因此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五、总结

总之“微课程”运用建构主义的方法,将大的知识块拆分成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微小知识组块,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IPAD等)供学习者学习的课程。微课程具有时间短、主题目标明确、知识内容灵活精简、自主选择性强等优势,它强调某一知识的深度,并不强调知识的广度。虽然微课引入中专专业课教学起着催化剂、新概念、翻转课堂等作用,但是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及反思。集中在微课制作过于简单,造成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网络覆盖面不宽学生参与移动学习自主性不够。一句话微课程学习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的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通过移动数码产品和网络设备,可以让学习者利用等公交、坐地铁等零碎的时间片段进行微课程的学习。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得相对准确知识的学习需求。

微课程,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却有着不简单的未来。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程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微课程
创建物理微课教学模式,开拓多元有效教学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08:03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50:30
“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程教学法内涵及发展特征分析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32:24
微课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7:08
响应式微课程网站的设计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01:29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程”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