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对当代教育思想的启示

2016-05-30 10:01:49徐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互联网+互联网

徐瑛

摘要: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充满了开放性思维特点,而“互联网+”更是对开放性思维的时代演绎,处于数据时代包围中的教育事业,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客观问题,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事实。本文通过对“不联网+”境遇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内涵进行研究,分别从观念、态度、方法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从而为当下教育思想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少年中国说;互联网+;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49-02

在近代教育史上,梁启超不仅是一位充满锐劲的改革家,更是一位富有极强前瞻性的理论家,其1900年发表的《少年中国说》,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气势磅礴的激情,用人之老少比喻国之老少,开启了一场全民族关于“少年中国”的热议,向“中国少年”发出了振兴国家的热烈召唤,表达了晚晴以降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憧憬,唤起了无数近现代热血青年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而百年之后的中国,面对全球一体化,人类从信息时代步入数据时代,开启了以“互联网+”为时代特征的新境遇,在新形势下如何解读《少年中国说》以及汲取其中的思想营养,成为当下教育思想研究的全新课题。

一、观念:顺势而为,海纳百川

梁启超在评断中国为老大之国还是少年之国时指出:“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让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从其推断中国今日为少年国的论证过程中,不难看出其尊重客观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念,中国之所以为少年中国,完全因为“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中国理所当然是少年。透过这一思维逻辑的本体,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在进行理论支撑,而合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最核心观念,其最终落脚点自然成为顺势而为。儒家亚圣孟子言:“有智慧者,不如乘势。”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提出,自然离不开其所处时代环境的大势: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再度陷入近代化之困境。自鸦片战争失败,中国的外迫型近代化开启,经甲午之败,戊戌之败,一败再败,甚至已有亡国灭种之虞。于此危难之际,必须再启中国近代化之进程。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以文化成天下,即用文的力量可以治理好全天下,孟子更是提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文化。而近代化进程的关键是人的近代化,对人进行近代化改造的最好途径便是文化改造,这一逻辑类同于庄子所言之道与人:道创生万物及人,也与万物及人同体同在。人自觉与道同体同在者,顺应之。不能自觉者,亦摆脱不了,行为悖之而体不能悖。近代化与其主体人亦是同体同在的,自觉者,顺兴之,光大之,不自觉者,行为悖之而体不可分,梁任公是自觉者。梁启超顺应时代发展之势,自觉铁肩担道义发起对民族近代化文化改造,其所指方向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开放性思维,以海纳百川来滋补民族近代化所缺失的营养。“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了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梁启超通过对老年与少年不同性格态度的比照,从而对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过去、因循守旧、怯懦苟且以致最终灭亡世界进行深度剖析极度批判,而对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进取、常敢破格、豪壮冒险以致终能创造世界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强烈的寄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而当下教育正处于以“互联网+”为典型特征的后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大势,以海纳百川的观念来指导当下教育探索的方向。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型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便是资源的深度整合,这种整合不仅包含了O2O线上线下虚拟与实体资源的重新洗牌,同时也意味着大数据共享以及渠道多元化裂变红利的到来,而所有这一切的行为主体都离不开人的主导和操控,可以认为“互联网+”模式就是一个思维大爆炸的时代,传统资源传导模式、营销渠道模式、人才组合模式被深度摧毁,任意思维的对接都可能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墨守成规、思维固态的商业范式已经很难在这一时代立稳脚跟,其生存和发展空间也正在被逐渐挤压并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教育观念必须从传统授课的固有模式向海纳百川的多元化方向进行转变,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保佑的思想观念。

二、态度:积极应对,不走偏锋

人的思想是由感性与理性共同构成,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除了从理性逻辑角度提出人应该顺势而为、海纳百川,同样在感性态度上保持积极应对、不走偏锋的方向也同样重要。“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命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

三、方法: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梁启超在论述《少年中国说》中,无一处违和感,不仅言简意赅,境界高远,同时不纠结一点一线的得失,而是以多元立场博采古今,似乎天马行空,又有理有据,观者无不为之倾倒,所论述的主旨《少年中国说》在无形中让人心悦诚服,深信中国少年未来的伟大,因中国少年而成长起来的少年中国也必将光彩世界,论述构思如盐入水,润物无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严格解读可有七层深意:其一,西人,日本人“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决非善意,乃恶言恶意。因为“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其二,中国被称为、视为老大帝国是没有根据的,判断其标准便是中国漫长的历史,这是时间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分。“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堪称老大。其三,真正的国家实质上的区分应该是国家体制,而非国家历史的长短。“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其四,中国之所以累受危难,归根在于中国非近现代国家。“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其五,正因为中国从未是近现代国家,正在近现代国家的道路上发育、生长,故而称为少年中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其六,中国既然是少年国,其前途远大,不可胜收,是理所当然之事。“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其七,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参考,无论是文字、图片、声乐、视频,还是3D实体模型、空间模拟操作、远程对话,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只要是人的想象力可以预设的,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实践。一方面为教授者提供各种教授途径选择,是一次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大爆炸;另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而言,可以更加直观地观看、感受、触摸教学内容,人的各种感知途径都被激活,对于提高课堂感受的丰富性以及直观性而言,无疑也是大有裨益。

纵观全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充满了开放性思维特点,而“互联网+”更是对开放性思维的时代演绎,通过对“互联网+”境遇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内涵进行研究,分别从观念上“顺势而为,海纳百川”、态度上“积极应对,不走偏锋”、方法上“如盐入水,润物无声”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从而为处于数据时代包围中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提供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互联网+互联网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03:34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9:46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