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颖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培养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德育和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想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必须创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学生,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究了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希望能促进课程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提升 《品德与社会》 课程教学 趣味性 教学质量 策略
一、甄选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聆听做笔记,做好了笔记就等于习得了相关的知识,即使学生听不懂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下来之后很多的学生还是不太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长时间下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新形势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习方法的甄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等,要科学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模式,让合作、探究、和谐、高效伴随课堂教学始终,这样的教法设计才是成功的。
二、摆正“教”“学”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品德与社会》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三、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快乐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堂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知识性贵在知识的学习,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趣味性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当,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感受《品德与社会》的快乐。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为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正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师生间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交往来促进学生在《品德与社会》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还要认真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学会尊重学生,摆正教师的课堂地位,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活波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感受到心情愉悦和快乐,这种心理和感受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四、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
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人格,学生也喜欢平易近人的老师。为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喜欢和接受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认真的履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尊敬感,提升他们的班级归属感。当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和批评,但是注意方式方法,讲究一定的策略,切记让学生走向逆反,否则事情就不好处理。人与人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老师要正确处理优生和“待优生”,引导他们坦然接受,并及时的鼓励待优生。尊重学生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当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教师要关系和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让学生懂得感恩,这样的话将心比心,学生就会体谅老师的辛苦,自觉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班级管理的环境,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新形势下,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趣味性,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紧扣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同时,优化班级管理,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晓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上开展趣味性教学的方法探讨[J].速读旬刊,2016(02)
[2]惠晓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
[3]江美华.情境引导 兴趣盎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趣味性研讨[J].山西教育,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