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电视摄像》课程中的应用

2016-05-30 19:52:59严峰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电视摄像微视频翻转课堂

严峰

摘 要:《电视摄像》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主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视频教学和拆分教学任务,这两点都十分适合《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电视摄像;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14-02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现状

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译作“Inverted Classroom”或“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标准的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可以说翻转课堂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的一种典型体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翻转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台湾业界这样来描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将教学分为了三个环节,课前的视频学习、课中互动教学和课后反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夠更专注于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基于教学目标主动地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不但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使教学变得灵活生动,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分析

针对传媒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电视摄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较强的课程,单纯依靠理论讲授或是辅之少量的实践练习均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该课程对设备和场地的依赖性较高,除了个别专业院校和摄像专业设备配备较为齐全外,很多综合类院校或普通院校的新闻、播音与主持、编导专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设备和场地不足,在教学中进行演示和操作训练一直都是巨大的瓶颈,基于这一现状,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在这门课程的授课模式上都采用小班授课或大班理论授课再分组实践的方式。此外,IT届的摩尔定律也影响教学,每年都要更新大量的教学内容,否则很快就会跟业界的实践脱节,这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差异化明显,在这门课程上性别差异对学习的影响高于其他理论性课程,该课程男生在兴趣和实践能力上明显优于女生。擅长实践学习的学生比擅长理论学习的学生掌握知识更快捷,更牢固,但是从理论测试数据分析看结果正好相反,因此一些擅长理论学习和笔试的同学并不一定能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受相关设备条件的限制,学生课后的复习和交流比较困难,这一原因直接影响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现实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设计

《电视摄像》课程传统的教学思路都是先进行理论讲授再进行操机训练,而引入翻转课堂的模式之后在教学设计上变得层次更加丰富,目标更加细小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威金斯和麦克泰的“逆向设计”理论,既先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的标准与措施,再针对学生的预估表现设计教学活动。传媒类专业的《电视摄像》课程不同于艺术类摄影专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能够掌握并熟练使用摄像机进行新闻节目的拍摄,而不是成为专业摄像师,因此要打消学生内心对于技术学习的恐惧。

教学设计要求把教学任务分成以基础任务和中高级任务。基础任务的重点了解认知摄像机基本功能和推、拉、摇、移等基本镜头技巧,中高级任务主要是符合专题和新闻纪录片需要的各类镜头语言和蒙太奇表现。课前是基础任务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下发教学任务单和微视频进行预习,让学生在教学任务单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看微视频,并能在教学任务单的要求下进行一定的练习和思考,老师需要提前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设备和帮助,比如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一定的使用权限或是当学生利用单反相机练习拍摄时能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对于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是具体明确的,翻转课堂要求对知识点要“碎片化呈现”,例如讲曝光的类型,就要分解为对划分曝光类型的方法,划分的依据,不同类型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理论的介绍一定要带入具体的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微视频的特点。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中高级任务,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在是理论讲授,转而是对课前学习中所遇到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进一步的提高,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课堂更多是在拍摄现场而不是在教室,通过课前微视频的学习,学生直接根据任务单的要求进行拍摄。走出了教师先集中讲理论然后在分头拍摄的老套路。教学设计的模式主要是分组学习,老师以引导和评判为主,在阶段性拍摄完成之后各小组对拍摄的问题进行汇总,教师再组织大家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进一步跟进下达新的练习任务。

教学设计的思维一直要延伸到课后,教师需要搭建一个学习平台供大家课后进行交流和学习,良好的教学平台是课后反馈的重要阵地,利用互联网搭建一个用于学习交流的教学平台本身比较容易,但是利用这个平台能够进一步拓展和管理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平台的搭建应选择学生经常使用的媒体和软件,随着智能手机和4G网在校园的普及,利用微信群和其他手机APP作为教学平台比QQ群或其他PC客户端要更受学生欢迎,也更有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教学平台设计问卷进行调研,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了解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利用该平台布置作业,点评作业,答疑解惑。也可以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分享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利用教学平台相互分享拍摄经验,对拍摄问题进行讨论,提供协助。大多数学生常常在拍摄中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学生会把问题上传到平台上,教师应当耐心解答,如果问题超出了教师的能力范围也应提供更有效地帮助途径告诉学生,如果学生的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地解答教学平台就会失去作用和活力。

2.微视频制作

电视摄像本身就是跟视频制作密不可分的,视频制作的质量和水准跟决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微视频的制作可以把不易搬运的大型摄像器材,灯光器材以及特殊的实物和较为复杂的实验通过一次性录制,可以多次播放给不同的授课群体,大大节省教学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教学视频也解决部分学校了分班或分组授课较为困难的教学困境,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认真学习,解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很好地节省了课堂上教师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懂,反复演示机器设备的时间。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时间,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随着媒体种类的多元化,人们的注意力跟使用媒体的种类成反比。人的最佳专注度极限约为20分钟,对于教学类视频的专注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低于5分钟的视频很难把知识点阐述清楚,因此最佳的视频长度是5—8分钟。

镜头语言的丰富程度和剪辑点的把控是保持学生观看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单一的镜头语言容易让人的视觉神经疲惫,一分钟以上的固定镜头会让人的注意力明显下降,超过2分钟就会觉得疲惫,因此多机位拍摄的微视频比单几位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动态镜头比静态镜头更有吸引力。微视频适合较为快节奏的剪辑,平均每2秒转换一次镜头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剪辑的节奏越慢人们就越容易分散注意力,低于2秒的平均数画面又会过快,对一些有必要着重强调的镜头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由于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中会有大量的设备演示,因此特写镜头的数量应该较多,以便更好地展示局部细节,让学生能够明白,同时在特写镜头的角度上也应尽可能丰富。

直观性是解决教学难点的最佳手段,从根本上影响教学效果,对于部分单凭语言和设备演示难以阐述的理论需要辅之一定的图片或动画进行说明,这也是微视频教学手段最便利的特点。比如抽象的曝光理论和摄像机内部工作原理,简单的图片或动画往往能够迅速说明问题。图片或动画的制作要简明扼要,通过类比或比喻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比用户手册一样的机械阐述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翻转课堂模式在电视摄像教学中作用的思考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提高學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布鲁姆在目标分类学中把教育目标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知道、领会和应用属于低级思维活动,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级思维活动。而电视摄像课程中的翻转课堂仍旧属于知道常识、领会技术要领,懂得应用摄像机这几个中低级的教育层次。中低层次的教育目标主要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自主意识。翻转课堂在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中所实现的目标主要是抽象技术性问题的直观解决,而非电视摄像艺术性的深层次提高。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如果想要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在微视频的制作上需要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更多的资金投入,这对大多数学校而言是不现实的。

教学效果是衡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唯一标准,良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优质教学效果的前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不是建立在认真缜密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就会只是一种僵化的形式,翻转课堂并未实现真正的翻转,现实中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中都愿意在微视频课录制和虚拟演播室建设上加大力度投入,却在教学设计上投入不多。课前的视频学习、课中互动教学和课后反馈是翻转课堂模式的三驾马车,微视频固然重要,但理想教学效果的取得需要对三个阶段同样重视,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较为注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而对教学平台的搭建和维护不够重视,这样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无法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友谊.课程改革:“外来”与“本土”的融通[J].教育科学研究,2008(8/9).

[2]威金斯 GP,麦泰 J.,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1.

[3]Johnson,L.,Adams Becker,S.,Estrada,V.,& Freeman,A.(2015).NMC Horizon Report:2015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Austin,Texas:The New Media Consortium.《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龚志武 吴迪 陈阳键 苏宏 黄淑敏 陈木朝 吴杰锋 编译 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第02期.

[5]杜春雁 刘凤祥 田振清,关于剪辑点的选择微课资源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与思考.环境构建,2014.20.060.

[6](美)安德森等编著,蒋小平等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猜你喜欢
电视摄像微视频翻转课堂
电视摄像中的艺术技巧
加强电视摄像拍摄技巧提升电视节目质量
科技传播(2016年19期)2016-12-27 14:40:54
论广播电视学专业《电视摄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2:43:26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38:24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视摄像》课程的实践探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17:59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31:19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2:40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