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俊
【摘要】 在新一轮课改中,我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之中. 先通过学生自学课本新课,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中鼓励质疑,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反思,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乐学、爱学.
【关键词】 自学;合作;交流;体验
有效的数学学习效果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可见合作必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品质,合作学习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必然趋势.
在初中数学课的新课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自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前我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基础好、中、差搭配)为合作单位. 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这节新课的教学中,首先,我布置全班同学先自学课本第10~13页,自学完后做课后练习,时间是8~10分钟,前面5~6分钟是学生安静地自学,后面4~5分钟学生可以进行讨论、交流. 在四人合作小组中,我经常会叫基础较差的学生上台做课后练习,这么做:(1)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表现自己.小组合作、讨论的内容实际上是4人小组智慧的结晶,因此上台的同学最有机会得到老师正面的赞赏与肯定,从而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为了让小组获胜,他们会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也就是合作学习中互动观的体现. 为了让小组获胜,数学基础差的同学也开始问起基础好的同学课后练习的题目怎么做了. 同时也促进了基础好的同学的表达能力. (3)学生上台展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况.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而且体验到了小组合作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教互学,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增进了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多经历数学的合作交流活动,使得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和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课堂上,学生自学后,我引导大家主动质疑. 师:现在你们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也可以是对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 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倾听别人的问题、最积极发言. 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我想要问怎样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 生2:我们学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加、减法法则,单个公式的应用比较好用,混合起来就不会用了,经常乱用公式. 生3:……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答复. 如果没有学生提问题,我就会开始讲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把它写在黑板的左上角,接下来把精选的一两道易错题在黑板上讲评,讲完后让学生开始上台演算课后练习,同时提醒其他同学可以讨论不懂的题目,也可以看台上的同学演算, 特别是不会做的同学更要看上台同学怎样演算的. 这样要求学生, 可以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机会学人家怎样做, 模仿别人, 也可以问别人, 不成为课堂中的看客, 让他们参与进来, 多少能学会书上的基础知识,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学生上台做完练习后,接下来就开始讲评练习,在讲评过程中,对于练习做得比较好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这样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使他们觉得学习有意义, 获得成就感, 从而更加乐学、爱学. 讲评完成以后, 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让这节课听不懂的同学利用这个时间赶快问其他同学或者让学生把这节课的几个知识点抄在书上或背下来.教师把课后作业布置在黑板上,课后作业也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每名学生都要做,有几题是基础好的同学要做的. 我觉得作业的分层能使基础好的同学更好地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其他同学也能获得有效体验.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其中对所学知识是否产生兴趣是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数学中的枯燥、抽象而生硬的问题,课堂上,我除了用小组自学合作教学的方法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情景之中,能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数学领域.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密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都是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小组自学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展开学生之间的合作,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名副其实的交流,鼓励学生真诚地交锋,使学生从活动中,通过思考与交流有目的、有意义地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仁贤.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2]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