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6-05-30 17:36李香子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学

李香子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本质、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的特征以及环境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并依据这些理论,简要地探讨了一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教学 学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64-02

对许多心理学家来说, 创造性是一种个性特质, 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性的人。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提出创造性不是一种个性特质,而是一种“创造性”产品, 如画画、发明、解决问题的技能或过程。但是所有创造性概念的核心都强调新颖型,创造性导致新的、独特的、独立的和想象的思维或做事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产生新思想 、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它是人类社会的高级形式也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表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不仅能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引导人们获得新知识或以前从未发现的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具有创造性的人思维比较活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想象大胆,变通性很强。

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对创新性思维的本质看法不一。联想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有关因素之间形成新奇的联结,被联结的因素相互之间的距离越遥远,那么这种思维过程或解决方法就越具创造性;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问题,使其形成新的完形;精神分析心理学坚持“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暂时放弃那种堵塞思路、防碍形成新的问题解决方法的逻辑的理性思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与个性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对经验的敏感性”和“不轻信原理和概念”的品质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P. Guiford0)认为与创造性思维最为密切的是发散思维和转换,即对信息的进行重新排列。他认为创新性思维有三个特点:1.思维的流畅型,指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愈多思维流畅性愈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2.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我们的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3.思维的灵活性,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托伦斯 (E.P. Torrance) 承袭了吉尔福特的观点,他认为创造性思维必须善于考虑事物的精密细节。科学的飞速发展、技术日益精细的现代社会,这一品质十分重要,如果思考不注意精细严密,其创造性将会受到限制。

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的特征

1.智力特点

研究表明,IQ和创造性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非常聪明的人可能非常有创造性,或创造性非常一般或两者之间。中等智力的人可能较有创造性,也可能创造性较少。大脑左右半球中,右半球加工的信息特别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认识能力、整体综合能力、直觉能力以及想像能力有关。所以有人认为右半球与创造性有关,有的学者则明确指出两半球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性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两半球的功能,尤其是右半球的功能应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2.个性特征

一般来说,有创造性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言语流利,兴趣广泛。他们有雄心、有决心、敢于前进,不落俗套,倔强、好表现。研究还表明,创造性和智力很高的人,自信心和自重感都很强,不采取守势,积极寻找志趣相同的人,同时还具有注意广度和集中注意的能力。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猎奇和犯规的倾向。另外,高度创造性的人,其焦虑水平中等适度。

3.动机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好奇心较强,渴望找到各种问题的答案。所以,他对各种问题很敏感,时时感到一些问题在向他挑战 ,而且对各种新观念能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促使他始终不倦地力图解决问题。

4.信息存储量

我们知道我们的观念是通过记忆存储中的信息加工而成,思维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储存信息量越多,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如果存储的信息量越是少,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少,即便有也属偶发现象。

四、环境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创造性的发展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事实上,创造性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根据研究者们大量的研究表明, 家庭、学校及社会文化都会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1.父母的管教和家庭气氛是影响孩子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如果家庭教育过于严格、家长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性就差;如果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家长注意孩子的创造性,情况会好很多。

2.学校教育尤其重视学生的纪律和规范,强调一致性,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及作业都有统一的固定的答案,自由发挥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过分重视成绩,使他们养成不敢有超常或越轨行为的习惯,不敢对失败的可能性较大的未知事物进行冒险。

3.社会文化同样影响创造性发展。社会上过分强调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与男生相比,忽视培养女生科学创造思维能力;另外,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自我的独立观点,去遵从大众,迎和别人。对标新立异者,被人视为异端。

4.在我国职场, 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都比较严肃,过分紧张, 心里压力过大, 而且工作和游戏完全分开, 因而不能从工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他还指出“创新就在于创造,创造就在于人脑的训练。” 我国社会所面临的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需要创造性的解决。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非常必要,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1.想象。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指人在知觉、感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而能想出它的具体形象的设想。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对创造性思维而言是最重要的东西,它能够活化知识,开发智力,拓展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发掘新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促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2.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问“为什么”。 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从而激发他们发现新的世界奥妙。

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个性创造力。

4.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