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脚步的不断加快,物理学习中的“惯性”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对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学生学习态度的“惯性”以及解题方法的“惯性”两大方面探讨了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惯性”分析,以期为广大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惯性;分析;解题方法
惯性在物理学中是指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惯性现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存在,比如我们在乘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参加跳远比赛时要先助跑、绊马索的运用于古代战事中等。由此可见,惯性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惯性不只是表现在具体的日常事务方面,还表现在抽象事务的内在方面。
一、学习态度的“惯性”
学习态度的惯性主要表现在我们在刚接触、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并且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如何克服惯性思维模式方面,不仅造成我们的物理成绩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还会被“惯性思维模式”严重代跑。在初一、初二阶段的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物理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在初三阶段由于面临中考的压力不得不恶补初一、初二的物理知识,并努力学习初三的物理知识,从而考上普通的高中。虽然我们在初一与初二阶段没有将精力花费在物理知识上,但是由于初三阶段的奋力拼搏我们也可以考上高中,那么我们就会在高中养成这样一种惯性思维模式,即:高一与高二阶段可以肆意玩耍,在高三阶段在努力拼搏,一定会考上我们理想的大学,就算不能考上我们理想的大学,也可以考上一个普通的大学。但是事实上我们到了高三阶段并不能够将所有的物理知识完全掌握,甚至还会出现物理知识的前后衔接不上的情况,最终导致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从而遗憾终身。因此,改变这种惯性思维模式是当前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学科时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我们要跟父母做好思想沟通工作。现在的父母都喜欢采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教育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只要我们考上中学、大学就奖励我们苹果手机、苹果电脑等。这种方法不仅会导致我们不能够认清学习的本质问题,我们会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手机、电脑而学习,还会造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以及“拜金主义”的泛滥。其次,我们一定认清高中知识的难度以及学习的复杂性,其中学习理科知识的任务更加艰巨,比如化学、物理、数学。在初中阶段,特别是物理学科,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考到九十几分,但是在高中阶段,我们一般处在刚刚及格的边缘,而且高中物理的总分比初中物理的百分制多二十分。据我总结,初中物理主要是以简单的物理现象以及结论为主,以观察、实验作为基础,在对物理概念与事物规律方面的理解相较于高中而言,理解程度较低。高中物理知识相较于初中物理而言,主要是以理解物理概念、事物发展规律、实验验证为主,以抽象概括以及猜想假说为基础,从而提高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验观察能力。因此事物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我们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状态需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总结学习方法。
二、解题方法的“惯性”
我们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在解决一道物理题或者数学题时,都会试图运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我想同学想法跟我一样,认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约答题时间,还可以提升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屋里学习中有“五把钥匙”:牛顿定律、能量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由于教案编排的原因,“五把钥匙”中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属于选修课目录,因此只有剩下三把钥匙。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善于运用自己擅长的定理来处理问题。比如我们擅长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往往喜欢以“牛顿定律”的眼光分析物理知识、解答生活中事物运动的变化规律。但是高中物理知识是以数学知识作为依托,分析物理知识时不仅需要借助牛顿定律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运用能量定律以及动能定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将牛顿定理的匀速直线运动与能量守恒定律中的物理量做到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创新性思维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具有阶段性的。事物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我们认识事物的眼光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高中物理知识相较于初中物理知识而言,是由概括的知识体系逐渐向抽象的事物发展规律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学会以“物理基础的惯性”作为依托,以发展的眼光、创造性思维模式检验物理真理。
参考文献:
[1]刘鑫.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J].现代妇女(下旬),2014(06):235.
[2]李明.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路径分析[J].学周刊,2013(21):67.
[3]王燕丽.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108-109.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