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出去“浪”

2016-05-30 23:00:24张幔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姑娘中性词麦浪

张幔

摘 要:“浪”字,作为表示自然事物的基础词历经千百年不衰流传下来。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方面保存了原有的词义,另一方面,它的词义和词性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它的词义演变过程为线索,以语用频率为手段,探寻在使用过程中其褒贬上的语义偏移过程。

关键词:浪;语义偏移;语用频率

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推动作用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新词语的产生,已有的词再次复兴为焦点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当已经存在于汉语体系的词语成为流行语再次高频率的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一般伴随着词义的变化或者词性的转变。

一、词义源流

《说文解字》:“沧浪水也。”可知“浪”字本义表示波浪,属于基本词。例如,《世说新语·雅量》中有“风起浪涌。”含有“浪”的成语有: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等。古诗中也有很多用到“浪”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上的使用中,“浪”字表示的是初始意义“波浪”。它词义的第一次扩展是延伸为与波浪相似的浪状的事物,惠洪《赠胡子显》诗:“弄晴雨过秧针出,花信风来麦浪寒。”这里指名词麦浪的意思。后有人浪、声浪。从专指事物逐渐开始可以用在人的身上,表示某人具有某种品行或他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为像浪一样存在的状态。如,柳宗元《李赤传》:“李赤,江湖间浪人也。”这里表示游荡、浪荡。“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该诗表示到处漫游,以此表达自己的生存状态。孙樵《与高锡望书》:“尸位浪职,虽贵必黜。”表示放弃职守。以上表示的意义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只是表示指称或者描写的中性词。使用时开始显现出贬义是表示随便和轻率的意义,例如,“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左右使令诈难凭,慎勿浪信常兢兢。”后来在词义的进一步虚化的过程中有副词徒、白白的意思:韩愈《秋怀诗》十一首之一:“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朱庆馀《上翰林蒋防舍人》诗:“应怜独在文场久,十有馀年浪过春。”这一意义没有被广泛使用和流传下来,这里我们暂不讨论。

东北有一首歌曲“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这里形容的是一位与情郎约会的美貌女孩,描述“大姑娘美那个大姑娘浪”这里的“美”与“浪”是近义词,都是褒奖姑娘面容姣好、风姿绰约之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浪字有很强的贬义,尤其用在女性身上表示放纵自己、生活不检点之意。

为此,我收集了好搜网页关于“浪”的一些句子:

1.我要出去浪,我讨厌不自由

2.你们继续宅,我要出去浪

3.我要攒钱出去浪

4.一个浪得过火的男人

5.浪得过火的故事发生在里昂

6.看你们女人晚上还敢出去浪

这里456表达放纵情欲、行为不检点,带有强烈有贬义情感。12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使用,已经看不出明显的贬义。似乎加之在特定语境中可以体味出褒贬,但是那是受句子的诸多影响,在这里我们不加讨论。另外调查了甘肃瓜州的人民,他们最常用到和“浪”字组合的是“浪街”,这里是中性词“逛”的意思。其次是风骚意义,如“这女的真浪”。因此对于有些文章说“浪”只有在东北方言中存在贬义我们是不能认同的。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我们看到:

浪1(1)名词:波浪:风平浪静、浪花

名词:像波浪一样起伏的东西:麦浪、热浪

浪2(1)动词,不受约束,浪迹:行踪不定、四处漂泊

形容词,淫荡,淫声浪语

浪语:(1)低级下流的话(2)虚妄不切实际的话

这本字典的释义我觉得清晰明了,可以看到浪1表示的是初始意义和与之关系最近的衍生意义。浪2分为两支,一为表示浪迹的中性动词,二为表示贬义的淫荡意义。这里也可以证明,“浪”有贬义并不仅存于方言。我们可以大胆推知,现在正在热用的“浪”取的是浪2不受约束的意思。

二、旧词复兴

最近年轻人中开始流行“我要出去浪”,因为在东北大多的用法中“浪”是贬义的,所以起初很疑惑。后来听到大家用的越来越频繁,也结合当下其他的流行语一起说,比如“世界这么大,我要出浪。”也有随之改编的“暑假这么长,我要出去浪”“你在家学习,我要出去浪”等等,这些时髦的句子大多在初高中学生口中流行,使用频率很高,他们热衷新鲜事物也借助发达的通讯传播新信息。从他们的使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此处的“浪”是“玩、寻找乐趣并带有幽默和一点调皮的色彩”最多定义为调侃并不是贬义。

“浪”的意义褒贬变化大致可以总结为:初始意义为中性、后来发展出贬义义项,但此时中性义项仍占据绝对优势。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三点,一则“浪”的初始意义是浪花;二则其引申意义一直是褒义和贬义并存,只不过势头谁强谁弱之别;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褒贬语义偏移随着语用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二者关系紧密,语用频率也被看作解释语义偏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Z].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91,6.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5,8.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Z].商务印书馆.2005,6.

[4]吕叔湘.中性词与褒贬义[J].中国语文,1983,5.

[5]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

[6]邹韶华.名词在特定环境中的语义偏移现象[J].中国语文,1986(4).

[7]宋玉柱.“从大姑娘浪”说起[J].咬文嚼字,2004(9).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猜你喜欢
大姑娘中性词麦浪
麦浪滚滚收获忙
《风吹麦浪》系列作品
收藏与投资(2022年5期)2022-05-31 23:11:17
麦浪滚滚喜悦多
俄语中性词语义偏移问题
北方文学(2019年24期)2019-09-08 11:38:34
风吹麦浪
童话世界(2018年29期)2018-10-08 03:16:20
英语职业称谓性别歧视语及应对策略
科教导刊(2017年19期)2017-09-06 02:59:17
年轻是个中性词
嘿呦嘿呦 嗡嗡嗡
中华家教(2017年4期)2017-04-25 12:54:04
“幸”与“不幸”
特别文摘(2016年14期)2016-08-23 19:21:26
Translation of Thunderst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