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英
摘 要:语文对于我们来讲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重要前提,它结合了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是人文内涵与途径。本文就素质教育下构建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进行简单的探讨,阐明了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分析;高中语文;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09-01
0
语文是一门人文内涵很丰富的学科,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们学习汉字,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体会到文学作品后的精神。随着科技与社会发展,随着国家不断加深教育程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重点。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不断提高,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们能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下去。
一、人文素养的概述
人文素養是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修养和气质。相对来说人文素质比较广泛,涉及的内容多且繁琐,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具体来讲,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传递正确的人文思想和人文道德给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认识人和人、自然、社会、历史等的关系,同时能够正确的看待科学与知识。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教师应注重挖掘书本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人文教育不仅教了学生基础知识,也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文化传播,它包含着创新认识、寻求科学、探寻知识等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的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表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其人文特性的开展和培养,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要体现出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关怀、了解和信赖。语文人文教育注重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鼓动、激励和人文精神的唤醒,人文教学的文本应该更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深入分析了文本的内在韵律和作者的情感操守,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讲究的是天性和发展的融合。在当下,课程要求语文人文性的教学,这也是教师们共同追求的方针。
三、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语文教育需与生活相结合
语文教育可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它还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语文教育也需与实际生活相连,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快速的变化,人们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影响,致使学生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都出现了偏差,老师应结合书本内容,将书本中包涵的人文素养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认同传统文化。
(二)创设情景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需多方面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感悟社会的生活机会,在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中,可设立情景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发性的组成团队,畅所欲言,深入的研究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由性,可大大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主动地了解课本上的人文情怀,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比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以欣赏音乐的模式展开情境的教学,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身在其中。
(三)实践活动的展开,提升人文素养
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只有多和其他人接触,才可能有更多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集体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将自己范围内的内容做到位。实践并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目的玩耍,教师应该指引方向,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活动起来。比如在讲授《窦娥冤》这篇课文时,教师要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与关爱的氛围,组成讨论小组,让学生进行探讨,对窦娥及其相关人物性格进行充分了解,然后进行评价,通过各小组不同意见的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时元朝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对文中关键人物的经历进行理解,用人文精神去关爱文中的每一个角色。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离不开的道具,它产生的影响力对个人很大。语文教育的关键应该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发掘传统文化的内蕴,结合日常生活创造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人文性是人文教育重要的特点,强调了对学生的关心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提高了学生的内在涵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学生一定要对人文素养有一个认识和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艳慧.浅谈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3):96-96.
[2]李彦红.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