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荣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双翼。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反过来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在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积极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成长需要,通过加强指导、有效阅读,用心阅读、积累素材,注意借鉴、重在创新等策略,促进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学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与写作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其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要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遣词造句的妙处,读写结合,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阅读和写作的辩证关系
阅读就是读书,写作就是作文。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阅读与写作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互为促进互为制约。阅读数量的增加,必然要提升写作的水平;阅读量不够,提高写作水平就是妄想。
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规定为不少于260万字。初中三年每年要读近八九十万字,相当于七八部长篇小说的总字数。由于面对应试的压力,不仅学生没有完成这个阅读量的时间,师长也不会给学生这么多的课外时间去读“闲书”。达不到这个阅读量,写作水平当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质量,这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
二、加强指导、有效阅读
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有意义和价值。只有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边读边解决问题,阅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完成了“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递进过程。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掌握结构、写法,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完成“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升华过程。为了使学生扩大眼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读物,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健康阅读、实用阅读、广泛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蓄,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领悟写作技巧。通过课前阅读指导、课中阅读指导和课后阅读指导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阅读促进写作的有效性。
三、学以致用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要鼓励学生写随笔,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随笔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随笔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随笔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四、注意借鉴、重在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学生借鉴阅读文本的素材、思想、技巧,在主观能动的作用下发挥想象和创新,形成具有自己独立特征的习作,再从升华自己习作的愿望出发,开展更广泛的阅读。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中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课外读物中的许多作品,都是文章写作的典范,在整篇文章上,文章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要素(题目、立意、开头、结尾,段落展开、材料运用、过渡衔接、语言修辞以及写作中的思维方式的运用)上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每篇文章时都要有练笔意识,选好借鉴的落脚点,着重在借鉴的基础上勾画出别具一格、富有新意的写作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本清.浅谈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如何做到有效结合.中国教师,2009,(S2).
[2]刘文力.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教学.语文学刊,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