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懿
【摘 要】翻译作为小语种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分析这些问题并且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语种;翻译教学;学习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在文化、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交流都越来越广泛,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全国各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小语种教学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多的重视和关注。对于母语为中文的中国学生来说,在大学选择将小语种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又与一直以来接受的英语学习有所不同。大学本科四年的时间里,小语种专业的学生需要从零基础开始,达到具备该门外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水平,不仅仅要求学生努力打好语言基础,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偏向于进行国际贸易等的公司,从事贸易、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翻译工作。由此可见,在小语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语种的学习需要学生们的不懈努力,同时也要求教师们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学生学习方法不合理。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葡萄牙语中很多单词都有不止一个意思,但是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些学生不查词典而是凭主观想象去翻译单词。有些学生只会使用某个单词的常用解释,而不看具体的语境,随意搭配,导致很多句子无法理解的问题出现。
(2)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理解有误。对于作为母语为中文的学生来说,外语与中文的句子结构、顺序等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们要正确完整的理解句子就要面临较大的障碍。中文的基本句子结构为“主谓宾”,但是很多语言的句子结构并非如此,有些也会出现将宾语提前的情况。除此以外,欧洲拉美的语言中,习惯使用大量的从句,这与中文正好相反。学生对这一类从句的理解也是难点,部分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较弱,就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句子的结构,从而分析句子的意思,导致无法理解原文的含义。
(3)学生对中文的运用能力欠缺。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碰撞,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好外语,也要能够流畅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母语。在外文翻译成中文的情况时,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但运用中文表达的时候,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含义,翻译出来的中文句子也是错误百出、颠三倒四,不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
(4)学生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了解太少。语言是一种表达文化、思想的工具,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语言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社会相关的背景知识。然而,学生们由于缺少对世界文化的认识,缺少对社会常识的了解,在翻译过程中就会出现能够读懂原文的词汇句子,但是却不能理解原文的内涵的情况。这种障碍也对学生的翻译能力的锻炼和翻译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应对策略
我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严复先生提出过翻译的三条准则:信、达、雅。信是指翻译要忠于原文,对原文的翻译准确、完整,不能够歪曲、遗漏或增补;达则是指译文文辞畅达,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而雅是指译文有文采,追求文章的语言优雅。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也正是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学生不能对原文的含义有准确的理解,或者甚至是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翻译根本就无从谈起。在能够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如果对母语的运用能力较弱,不能用流畅的中文将原文翻译出来,这样的翻译也是不被认可的。此外,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翻译水平。
首先,在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就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小语种的词汇、句子结构、语法等基础知识。通过长期的语言学习和积累,到达高年级翻译课程的时候,才能够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其次,在掌握外语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母语的运用能力,学生必须了解母语与所学小语种在语言习惯上的区别,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才能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自如,让译文达到“达”的标准。最后,除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对文化、历史、社会发展、政治等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够运用自如,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教师在教授翻译的过程中,也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提醒学生们在锻炼翻译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刑茜. 浅谈小语种学习方法和就业前景. 理论前沿. 2013.
[2]范莹莹、解媛媛. 小语种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毛羽. 浅谈俄语听说教学. 北方文学. 2003.
[4]刘宝才、卢军羽、熊小兰. 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山东文学. 2014.
[5]刘海娜. 浅谈高校小语种低年级基础教学方法. 时代教育.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