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森
【摘 要】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化单项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和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以这些理论为依据,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同时对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征进行研究,更好地了解探究性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实验研究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习者或学习者共同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所读文本,提出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吸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最终达到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建构。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一直是语文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进行了系统的课程改革。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要由传授知识型向研究型、主动探究型转变,己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及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新课程改革己经实施了十余年,在此期间,探究式阅读教学如火如茶的进行着,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章,使学生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作为语文教育主渠道的课堂学习,如何走出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如何开展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材学习相结合,规避IT技术障碍,创建一个适宜语文课堂学习的情境,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探究性阅读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探究性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人类通过探究更好地认识世界,不断地发展自己。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掌握课堂的话语权,承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就像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剥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权利,使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唯恐学生有不会的知识,力求做到面面俱到,结果导致学生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学习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是最为活跃的阶段,他们对事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探究性阅读正好适应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同时语文文本的多义性也为探究性阅读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文本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充满了灵活性。我们需要慢慢地探究、鉴赏。
2.主体性
在传统的接受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探究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从课堂的“霸权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师只要适时的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学习就可以了。
3.问题性
问题性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最后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讲授式,也不同于自学式,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探索一一得出结论。其中探究问题的性质很重要,无论是由学生提出,还是由教师给出,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没有唯一固定的结论。这样才具有探究的意义。“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性还应表现在探究过程中对探究方法的实践。探究不应该盲目进行,而应体现出方法性。也就是说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他们通过探究的实践学会探究的方法。学习实践探究的方法比得到的探究结论更为重要。
二、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
1.探究性阅读口标
探究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探究内容的选择。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所以探究内容只能在这三个维度下进行选择。知识与能力目标决定了探究内容选择的范围和难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决定了探究内容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决定了探究内容在选择时要倾向于情感浓郁的文章。总之在选择探究内容时要结合这三个口标,不能脱离口标,任意探究,这样探究就失去了意义。
2.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分析,这方面的分析主要是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掌握,如我们在学习《范进中举》时看到范进中举后居然疯了,我们要有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疯”背后的真正原因。所谓的技能分析,主要包括对学生己经掌握的汉字、词汇数量,基本的句法规则,谋篇布局的方法等的分析。二是对目标能力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已完全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所要达到的口标,以及掌握的程度如何。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别很大,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差异性教学,教师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对儿十个同学进行集体授课,教学效果可能不够理想。因此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差异对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供帮助,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三是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如何。这方面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情感体验等,即对学习内容的爱憎之情。对于兴趣、爱好,它是语文阅读学习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学生就能投入极大的热情学习。但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如大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和记叙文,因为它们的故事性比较强,能吸引学生阅读欲望。相对而说,议论文和说明文是学生不喜欢的,它的说理性较强,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习动机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学生只有自己主观想学习,有获取知识和成功的内驱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最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习存在相关性,适中的兴奋水平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对探究内容的具体形式提出了要求,有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好,那他就善于探究富于形象性的内容,有的学生抽象性思维后,那他就善于探究逻辑性,抽象性强的内容。
3.探究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即适度原则
这里的适度,包括两个方面:难度和数量。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探究的难度,过难和过简单的内容都不适合探究,太难容易导致学生丧失探究的积极性,太容易学生又体会不到探究的乐趣。我们要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通俗的说就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探究问题解决所需要的能力应该在最近发展区内,学生通过己有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努力以及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可以探究出结果。
探究性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