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摘 要:中职语文课程面临着“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本文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鲜活、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创设情境、增强应用性等方面阐释了增强中职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效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见解与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它是中职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中职语文课程在现实环境中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专业课“实用性”倾向严重,语文课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本已受到学生冷落;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照本宣科,更是雪上加霜,语文课上“睡意盎然”的场景比比皆是。如何有效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中职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已刻不容缓。
当前中职生的生源质量可谓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身上确实有着认知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等特点。这点我们大家已是有目共睹了。但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发展。如果我们继续拿老一套来应对他们,那注定会遭受再次的失败,而学生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牺牲品。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我们需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探索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让他们在课堂上抬起头、动起来、活起来。
一、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
正如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预言的那样: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也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当我们每位老师对手机产生依赖的时候,变化也在中职学生身上悄悄产生。相比较黑板、粉笔、教材枯燥的三点一线的统治方式,学生更加欢迎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立体的呈现方式。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介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等,更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时代化、鲜活化、趣味化,更能得到学生的心理、感情上的共鸣。只有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在学习舒婷《致橡树》一文中,我采用了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的背景音乐,配合《梁山伯与祝英台》、《还珠格格》等电视剧的有关视频节选让学生思考“怎样的爱情才能天长地久”。课堂上,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很好理解了作者所倡导的爱情观。
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在线课程的一骑绝尘,微课深得人心,已经给予我们太多的警醒。在没有门槛的职业教育中,很多学生有“混日子”的打算,传统教学方式肯定行不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受到学生的认可与喜爱。利用QQ群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利用百度贴吧进行讨论等都能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需要放弃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过往,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主动适应中职语文课堂、中职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我们的课堂,增强语文课堂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失败的学生常受到指责和惩罚,容易缺乏自信;反之,则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绝大多数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习惯了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数落,畏惧和讨厌学习,很少有成功感。
对于中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要正视他们的过往,避免简单粗暴。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激励、引导。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应该随意地就说“不错”、“答得还可以”、“答对了一部分,还不够全”等简单化评价,也不能一味地采取讨好式的评价,而应该以认真倾听,找出其中合理成分或者可取之处,帮助分析其中问题,通过引导式更进一步地形成自己的观点。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敢说、能说、会说,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中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果中职语文课堂只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只以分数论英雄。那肯定是非常失败的课堂。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能只以分数来衡量,应结合各专业、各班级、各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搞一刀切,模块化、应用性、实践性、展示性、学习态度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进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引导学生更加积极活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认同
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好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其实,上语文课就如同作演讲,如果在演讲的第一时间就牢牢地抓住了听众的兴趣,那无疑是已经迈过了成功了一半路程。人对事物的认知也是以第一印象为主,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对日后的深入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在上老舍《我的母亲》一文时,首先播放了《蔡莺妹的旅程》视频,很快地就将学生带入到对母爱的伟大、无私的感悟中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氛围非常好。
学生的情感细胞非常丰富,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巧妙地拨动他们心弦。随着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入境入情。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受到感染,也会由单纯的欣赏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如我在解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配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配音,高声示范朗诵,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和自身功名无成的感慨。很多同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伴随着我的朗诵一起朗读了起来。朗诵好后,学生还集体为我鼓掌,激动的表情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创设情境的功效可见一斑。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课上语文老师要上好课。在课后,也应多和学生接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上课前,我总是提前到教室,注意他们的动向,同他们聊一些话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总之,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而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只有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愉快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合学生实际提升应用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不是为了装点书柜。据调查研究显示:92.1%的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要求,83.5%的企业认为说的能力最重要,企业在对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有普遍性要求的基础上,又特别强调其说话能力。因此,我们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更应该结合中职生的实际与企业的实际。学生基础差,所以要循序渐进,不照搬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能力要求,不能在“量”上和“速度”上要求过高。教学过程中可以为中职学生设置类似面试、谈判等场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训练,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同时,也巩固他们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做到兴趣性与人文性、实用性与工具性相结合又各有侧重。
我们常说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中职语文学科应更好的与学生未来就业等相结合,推动语文应用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演变。如在讲解《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我更加注重日本民族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解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更多了解今后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劳动素养;在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内容时,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今后学生在企业工作时使用较多的文种,如会议通知、领条等,加强写作训练,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材施教,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由衷的喜爱语文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总而言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新建.语文情感教学浅谈[J].学周刊,2014(1).
[2]张云昌.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4(1).
[3]周燕玲.就业导向的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6).
[4]蔡毓辉.与时俱进的中职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4(3).
[5]祖丽娜.创新语文教学,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园,2014(17).
[6]李晶莹.中职毕业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调查及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0(8)
(作者单位:上海食品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