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国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和整体学业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受小学生大脑发育阶段的限制,逻辑性强、学习材料枯燥的数学成为小学生的学习难点。奥苏贝尔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力的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和旧知识建立内在的联系,缺乏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技巧的领悟。教育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活动,其大脑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未能建立起知识层次与结构之间的内在图式,从而导致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正确表征出问题的实际意义。比如,当学生遇到包含“多”“少”字眼的应用题,盲目的对应使用加、减法。这一解题过程的失败就是因为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引导,已有知识中的加减法和新题目的要求之间没有产生数学思维的联系,而仅仅是文字语义上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学习材料枯燥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生性活泼好动。这进一步加剧了学习主体与学习对象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应对这一激烈的冲突。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著名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它是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先行组织者”材料,首先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桥梁”,帮助学习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思路,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有意义的学习新知识。“先行组织者”材料比一般学习更为简单、概括和贴近生活,但却与新旧知识都有紧密的联系。它为学生提供意义层面的一种形象化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部结构和层次,从而真正的掌握所学,解决问题。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长度的单位时,可以在课前进行如下的讨论:
1.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早上我们出操的操场一圈有多少米吗?
2.你们跑一圈需要几分钟?
3.你们觉得1千米远吗?如果你们跑的话需要多久?
4.你们觉得从家到学校有几个1千米?
上述过程就是典型的“先行组织者”,即借助现实生活的经历,引导学生产生对千米的理解。这种生活化的先行组织者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构建了千米的思维准备和逻辑关系。学生对1千米的感受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把它内化成一种长度的概念,就是数学思维。“先行组织者”的工作目的就是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正如奥苏贝尔所言“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唯一重要的就是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因此进行教学”。
应用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如果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系,那么学生的学习是机械性的,没有实际意义。先行组织者策略将学生熟悉和不熟悉,了解和不了解的知识联结起来,使之融会贯通,真正的学习了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知道了知识。其次,先行组织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自我效能感。在相同努力和付出的情况,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感受到的成功喜悦和自我效能感随之提升。最后,先行组织者推进了发展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新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陈旧的教学模板和条例,只有勇于探索和发现,创新和创造才能给一线教学工作带来活力。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有力的教学策略无疑是进一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发展工作的契机。
事实上,在一线教学过程,我们许多教师可能已经有意无意的使用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但缺乏理论支撑的实践难以继续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充满了挑战,但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今后的工作需要
拓展思路,大胆创新,尝试和演变不同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与理论,以针对性的应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参考文献:
[1]孙昌识等.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一次尝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8(5),37-39.
[2]王海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J].教学实践,2014,12.
[3]陈银荣.“先行组织者”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14,4.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新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