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展明
【摘 要】本文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为基础,对现阶段高中数学课程的作业批改方面突出的疑问和不妥之处进行浅析,最后对目前新的教育模式下构筑“互动型”的数学作业批改新的方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作业批改方式 互动
作业批改是每天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直接反馈教学效果较为有效的途径。传统数学作业批阅环节基本是批阅、讲评、订正,可以说这个流程几十年来未做出改变。从优势来说,传统作业批阅的这种方式比较高效、简洁,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做有效的数据分析。但这种批改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反应过程偏长。从收作业、改作业、评作业,到作业回到学生手中,整个过程反应回馈时间可能要几天,每个学生的作业存在什么错误得不到尽快订正,正确的不能尽快巩固,有问题的不能尽快消除,批改作业的实际效用就会大打折扣,会严重降低教师的教学效果。第二,收集的信息点太少。完全批改型的作业方式,大多数是进行简单的反复批改动作,只批对错,学生们得到的也只是作业本上的对号和错号,没有错误的原因,这样老师们收集到的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点就少得可怜,作业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效用都不能达到最优。第三,影响教师的专业化。教师们把精力和时间大量花费在批改作业的简单动作上,势必会减少他们探究教学新方式、新方法方面的精力,势必会妨碍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化。第四,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作业批改方式对学生的内心触动、错误的认知深刻程度都比较浅薄,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问题讲过之后,没隔几天学生依旧在这些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
改革作业批改方式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包括完成作业和评价作业。不仅完成作业是学生必须做的,评价作业也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二者不能分开。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思维、判断、辨别、评价能力的角度来讲,评价作业的教育功能是单纯完成作业不能替代的。因此,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减轻了教师作业批改的负担,教师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能更有效地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及作业批改的教学功能,笔者基于研究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将“互动式作业批改模式”界定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批阅作业的一种作业批阅方式。其中的“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表现为学生共同探讨作业中的问题以及相互批改作业;师生互动表现为师生双方跟踪作业中的问题以及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批改作业。基于这样的界定,本文构建了如下互动式作业批改的操作过程:(1)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 (4—5 人)学生是由成绩相对优秀、成绩中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搭配组成,每小组选一名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2)教师上课前提早(课间至少有10 分钟)到教室,先批改或通阅小组长的作业,了解情况,了解这次作业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上课前或上完新课后,留几分钟的时间对作业中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或请学生进行作业板演,每人一题,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再进行自改,这样学生对错误的问题印象就较深刻,而且也能知道造成错误的原因所在。(3)学生在课堂上对共性问题进行自改后,老师课后将答案提供给各小组长,由他们负责组织组内成员互改。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并将本组出现的典型错误范例与不同错误类型、疑惑汇总,连同经过自改、互改的作业一起交科代表,科代表汇总登记后交科任老师。(4)通过学生自改、互改后,教师对小组长的作业进行认真再改集中面批,让学生一边参与教师的批改,一边听取老师对作业中错误的分析,使学生明确错在何处、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纠错,当场订正(小组长自改、互改后,已错得不多,一般能在下课时间内完成),小组长在正确掌握解题过程与答案的基础上,能更有效地协助教师辅导组内成员,提高他们的作业订正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抽查批阅与后续辅导其他学生的时间,教师可把更多时间放在对作业反馈质量的分析上。(5)教师对学生自改、互改作业的情况进行反馈,并将以下内容发布在班级QQ群里,与学生及时交流,随时探讨互动。这样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省占用课堂时间,也做到了及时反馈。以上操作过程主要针对新授课,对于习作课、复习课,自改、互改可在课堂完成,教师参与、答疑,做必要的指导,进行点评。
通过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和实践,笔者注意到互动式作业批改有如下特点:其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锻炼他们的思考力,使学生快速找出自己的错误并独立改正,这才是给学生做作业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二,在师生进行“互动型”作业批改时,学生间可进行交流,师生间也可相互交流,多次、多方的交流,能将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引导为发散性、创新性。这种方式,可使老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面对不一样的想法时,能够追根溯源,刨根问底,这样,可以达到学生分享学习所得、交流想法、共同成长的效果。其三,对于老师而言,可以使老师放下部分批改作业所带来的重负,把精力和时间花费在认真备课和教学上,也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给老师钻研专业领域,对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念进行更广的涉猎和更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童嘉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0.
[2]傅慧琴.中学数学作业批改模式的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2010.
[3]孙卫胜.审视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批改的走向[J].人民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