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微课程”的产生及在物理教学上的运用

2016-05-30 10:48林志臻刘玉树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微课程物理教学

林志臻 刘玉树

摘 要:“微课程”的产生和推广将实现各个阶段各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在没有现场课堂教学情况下的突破,“微课堂”与普通课堂可以起到很好互补的作用。“微课程”区别于普通课堂之处:普通课堂教师将知识讲解一遍或者两遍后,就进入下一个教学内容,造成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未能及时掌握,而“微课堂”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它的推广和运用有助于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而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薄弱环节进行重复学习以致彻底掌握。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化教育;物理教学

1 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首先提出了一分钟“微课程”的同时,英国纳皮尔大学教授也提出了一分钟演讲,这就是 “微课程”的雏形。到了本世纪初,美国另一教授提出了一分钟“微视频”,就出现了“微课程”的概念 [1 ]。他并且指出“微课程”将成为一种知识传播的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把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薄弱点进行学习研究。在21世纪初,我国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普及信息化教育。近些年来也在推广“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地各校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及网络资源的建设。全国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均投入极大的精力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上有众多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教案等资源。比如,在2005年福建省普教室建设的新课程网,网站建设起初要求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及时关注和积极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各校也能做到积极配合。在我校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建设校园云平台网站,要求每个学科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要及时更新资源资料。整合这些资源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给学生提供帮助。然而,这些网络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却并不理想。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小学生会在父母的指导下,有少数的孩子运用了信息化资源;初中生基本很少运用这些资源;高中生有一部分学习比较主动的会通过这些平台去主动寻找资源,但对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库的使用较少,而懂得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这些学生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一些农村学校,或比较偏远的地方使用率几乎为零。许多的实践案例显示:大部分学生既没有时间、也不主动、更没有条件让他们通过网络去寻找资源。

探寻信息化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各级各地教育部门的信息化网络资源建设背离了真实的教学实践。之前,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在开发网络资源时,往往是一个门面工程或者任务问题,没有真正思考这些网络资源能否为学生所用,是否对教学有帮助,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与本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匹配,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网络资源建设与真实课堂教学实际相背离,导致网络资源看上去很齐全很完美,却不能为其所用。其次,传统信息化教育资源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该资源基本上是以某一个课时为基本单位,内容单一,篇幅冗长,主题不够突出。并且在课件教案制作的过程中,存在消极应付的成分。学生根本使用不起来,更体现不出设计者的意图思想,同时相关部门也缺乏对资源的管理、维护、更新、优化等细节工作。这样的教育资源,难以体现出应有的使用价值。

2 学科应用“微课程”教学的优势

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技术带来革命化的发展,移动终端app的不断普及化,人们已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进行有效地学习,新型的学习模式受到人们的青睐。“微课程”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出现,它集“短”、“小”、“精”、“悍”等特点于一身,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伴随着图案声音,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也很愿意去学。“微课程”的出现,能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科目,各种个性化学习方式。对“微课程”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必将成为当今信息化教育的热点和方向。

“微课程”是顺应时代需要而生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传统信息化资源和“微课程”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信息化资源大多内容单一,篇幅冗长,主题不够突出,或者是对课堂的一种理想化设计,现实课堂上不容易实施,学生往往难以运用这些资源。“微课程”是以十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为传媒,短小精悍是“微课程”的特色,尤其是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或专题或某类型的习题而开展教学,可以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它蕴含的信息量和让学生接受速度是传统信息化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的。“微课程”独享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精、形式灵活、便于推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高效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贴近实际的教学使得学生能进行有效学习。

3 “微课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及“微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学科特点体现为: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专题多,模型多,难度大,并且有其知识系统的严谨性。物理“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物理教育资源优化的重要一环。所以在大力推广“微课程”的背景下,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微课程”研制和开发应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接受速度也慢,很多同学需要不断重复地学习某一知识点才能够真正理解清楚。可以借助物理模块“微课程”、物理专题“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让学生通过“微课程”视频的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总之,“微课程”的设计及推广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极大帮助,可以提供反复学习,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方便,知识点掌握得更清楚。

基于“微课程”的好处和特点,我们学校也是积极响应,并且于2014年申报了省普教室关于《“微课”资源在高中物理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笔者于2016年1月4号到1月9号参加《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微课专项提升与优化培训》第一期培训,让笔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微课程”推广和运用的重要性,收获颇多。如:笔者利用寒假的机会布置学生回去预习《必修2》机械功及动能定理的内容,针对这一部分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和专题笔者做了四个相应的微课,《功》、《汽车启动问题》、《动能定理的理解》、《机械能守恒条件分析和运用》,发布到网络,并通知学生可以下载学习。假期回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相对比较理想,对学生接下来的物理学习起到促进 作用。

“微课程”操作方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如可以通过开发“微课程”app软件,让学生利用app软件,根据课程目录或者章节找到相应的“微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设计者可以考虑“微课程”多维检索,一方面根据目录;另一方面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学生能力水平,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可以自动定位;还有一个就是聚类,根据用户经常用的“微课程”内容,通过后台数据挖掘等方式,自动推荐相关内容。建立“微课程”和练习题的关联,通过“微课程”定位合适的练习题。同时通过练习题水平,关联相应的“微课程”。通过学生答题的成绩,初步判断水平,根据水平,再来推荐合适的内容进行预习、复习、查缺补漏,不仅学生学习起来方便,可以让微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更可以减轻教师繁重教学的压力。

综上所述,“微课程”是未来信息化教育的趋势和方向。当前,“微课程”的开发有点杂乱无章,良莠不齐,并且很不全面。现有的“微课程”资源,一直在做的基本上就是那些大家都觉得比较重要的课题或比较容易做的课题,一些相对比较偏僻的知识点做的较少,关于某类型某专题的“微课程”就更少了。所以,如果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投入“微课程”应用开发研究,整合并做好推广,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 -21.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育微课程物理教学
微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