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院校新型学徒制构建的必要性

2016-05-30 22:56王薇张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中职院校构建

王薇 张磊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不断需求,新型学徒制应运而生,其对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先从构建基本框架着手,即包含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四个方面。为了保证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顺利实施,政府、学校、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工作职责,相互协调工作才能促使新型学徒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中职院校;新型学徒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6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质与量也在不断提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我国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工作目标。在我国探索并建立新型学徒制,对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学徒制在全国职业院校中逐渐拉开帷幕。

一、新型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

学徒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由师傅(老师)以言传身教的形势将新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徒弟(学生)。新型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有所区别,新型学徒制又称为“现代学徒制度”,是在传统的学徒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型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1],其与传统的学徒制在本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等有所区别。新型学徒制培养目标更明确,更能适应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道路,即“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新型教育模式。

新型学徒制依托国家战略层面的管理制度、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将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与传统的学徒培养有机地相结合,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学徒”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该种教育制度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新型学徒制将学校的教育与工作岗位的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校在理论知识教学、企业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院校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学徒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新型学徒制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吸收与借鉴我国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并融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后建立起来的。我们应在借鉴其他国家“新型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将提供重要保障。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先从构建基本框架着手,即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四个方面。

1.培养目标。我国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即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实干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通过不断地学习,在学生们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锻炼与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适应一线岗位群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及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2.培养内容。我国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企业为主导,来确定学生具体的培养任务。培养任务要以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而设置,并由企业和学校分别承担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设计应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进行系统设计,重点突出本专业课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即建立学校的理论课程体系、企业的技能教学体系和职业素养体系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职业发展等能力,并将行动学习领域的内容延伸拓展到企业培训中,提高学生在职业技术学习领域的能力。[2]总而言之,培养内容主要应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

3.培养方式。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传统学徒制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让学生在不同的授课和实践学习的形式下,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新型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签订相应的人才培养协议,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思路培养人才的一种育人新模式。[3]在学校培养主要是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在企业培养主要是通过企业导师(师傅)带徒(学生)方式的基本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为基本素质的培养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在此阶段应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优势,将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统筹规划,以“学生-老师”为主线,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二阶段为实践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阶段。在此阶段应按照企业对人才、岗位的需求,并遵循学生专业发展的规律,以“学徒-师傅”为主线,充分发挥企业实践培养的优势,通过采用学生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4.质量评价。为真正实现新型学徒制,还应对其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修订,特别是传统的记分方式、评价方式和学分积累方式等方面,如校企双方应将考核标准与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标准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一套适用于现代学徒制式的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应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学业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第二个考核方面为职业素质评价,即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第三考核方面为综合能力评价,即对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通过三个方面的考核评价,并細化考核评价细节,实现对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质量评价。

三、新型學徒制的责任管理分工与合作

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明确工作职责,相互协调工作条件下,才能确保新型学徒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1.政府的主要职责。新型学徒制只有保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利益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开展新型学徒制,政府积极参与履行政府责任,建立利益均衡的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是关键。[4]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财政、舆论等手段促进新型学徒制的顺利开展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从而处理好企业与学校、学徒与企业、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保证新型学徒制的顺利开展。

例如:政府可以为新型学徒制的课程开发,为相关参与人员培训学习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政府也可以推进学校的制度改革,使学校以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为办学目标;政府还可以重新修订不利于新型学徒制实施的相关政策,使其更利于新型学徒制的快速发展;最后,政府可以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新型学徒制的优点,使学生与家长更快地接受此种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学徒制快速发展。

2.学校的主要职责。学校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确保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的有机衔接。因此,学校应对具体专业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根据培养目标,分析现有的条件,从而确定培养具体内容及做好对应的教学计划。

在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开发方面,校企双方应共同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工作岗位任务相一致的原则,取消一些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并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对应增加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开发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专业教学内容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3.企业的主要职责。作为企业应与学校应积极配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学校共同制订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同时企业应根据专业实际情况与学校共同开发适应新型学徒制教学的课程及对应教材。企业还应根据校企双方的实际情况建立新型学徒制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定岗实习的学生。

4.家长和学生的主要职责。新型学徒制的构建不仅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努力,还需要家长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如家长负责监督学生在学校及在企业的工作时间,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家长还应协助学生选择专业、思考就业等问题。

四、小结

总而言之,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于中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我国推进新型学徒制的顺利进行,将有利于推动企业、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国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平衡各方利益,鼓励学校、企业积极参加;同时需要学校与企业的不断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还需要家长与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在我国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6):55.

[2]钟静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5,6(6):174.

[3]刘巧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5,4(4):82.

[4]张丽.对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理论研究,2016,(01):40.

猜你喜欢
新型学徒制中职院校构建
阿根廷庇隆时期新型学徒制的发展背景、特点及影响
王钦峰 完善并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