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职校女生婚恋观的误区及成因

2016-05-30 22:56关茹萍王晓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婚恋观女大学生

关茹萍 王晓霞

摘要:当代职校女生的婚恋观存在着功利化、现实化、理想化的误区。这种现象是社会转型的现实、新式媒体的广泛应用、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自我认同焦虑等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恋观;社会性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60-02

当代职校女生对婚恋观存在着现实化、功利化、拜金主义、理想化的现实误区。由于职校女生群体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分析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探求背后的原因,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职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

当代职校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着以下误区:(1)婚恋的现实化倾向。职校女大学生在感情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现实的需要,存在着为了恋爱而恋爱,对爱情和婚姻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2)婚恋的功利化倾向。职校女大学生认为经济、外形、社会地位等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她们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可以少奋斗十年”,对未来伴侣的定位是“高富帅”,注重婚恋“门当户对”。而对“经济适用男”、“凤凰男”等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的发展前景不明朗,过于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和婚姻的物质保证。(3)婚恋的拜金主义倾向。少数女生的价值观有扭曲的倾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甚或对“二奶”、“小三”赞不绝口。更有个别女生将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定位为“职业小三”。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是盲目拜金、虚荣、攀比等心理产物,碰触了社会的底线,挑战了公众的道德底线,毫无社会责任感、廉耻之心,缺乏基本的良知,对个人及他人极不负责任。(4)婚恋的理想化倾向。不少女生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知带有过多的主观臆想,赋予恋爱和婚姻太多的主观想象,认为恋爱必然要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一定得缠绵悱恻,浪漫无比;婚姻要美满幸福,结婚对象的选择要求过高,甚至是不切实际的要求,甚至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刻薄。这种观念具有理想化,甚至是空想化的倾向。

二、多元婚恋观的成因

1.社会大转型。当前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生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面临着新的挑战,遭到不同程度的解构,一元道德标准被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所代替,新的道德标准尚未确立。“社会不仅控制我们的行动,而且塑造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感情。社会的结构变成我们自己的意识结构。社会不会在我们皮肤表面停止。社会穿透我们如同它包围我们一样。”[1]转型期社会种种变化牵动着校园女生的神经,对她们的思想行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职校女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具备完全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对许多问题的认知存在着误区和偏差,误将错误的、不合理的观念视为正确的、正当的理念在执行。从女生对“小三”、“二奶”、“高富帅”、拜金主义等问题的认识上,可以看出在社会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道德价值标准尚未确立时,社会上多元价值选择对职校女生婚恋观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职校女生的多元婚恋观折射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存在。但这种多样化的存在必然是正确与错误观念并存、不断的较量的状态,是理性与非理性共存、不断对抗的状态,也是职校女生的选择由非理性到理性,由盲目到理智,逐渐趋于理性的过程。

2.新式媒体。职校女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人际传播、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介成为她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微博、微信等新式媒体的兴起,进一步缩短了学生与信息之间的距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在校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手机上网的机会增多。[2]而职校女生对爱情、婚姻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现代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报道的内容和方式均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尤其是为了吸引年轻的观众,爱情、婚姻成为当今媒体永恒不变的主题。它们将爱情包装得美轮美奂,给爱情和婚姻披上华丽的外衣,赋予浪漫的色彩。因此,爱情、婚姻失去了原本的含义,掺杂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元素,承载着不同的想象符号,成为供人不断消遣的话题,最终淹没了爱情和婚姻的实质。[3]在媒体营造的浪漫空间里,职校女生过多关注爱情和婚姻的表现形式,更在意爱情的浪漫形式,和婚姻的物质基础,而不是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她们误以为媒体中塑造的爱情和婚姻才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误将爱情、婚姻的表现形式,当作爱情、婚姻的实质,一味盲目地追求爱情、婚姻的浪漫,追求爱情和婚姻的物质保证,出现了不正确的婚恋观。

3.自我认同的焦虑。职校女生多元婚恋观实际是她们自我性别认同的焦虑。自我认同实际上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如何理性地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积极有效地认同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些与自身的价值、尊严等问题密切相关。自我认同焦虑则是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认识尊严、价值等问题。“毕婚族”的出现、“高富帅”的期待等功利化选择,均是自身认同焦虑的体现。她们通过“爱情”展示自身的魅力,彰显自身的性格,标榜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遵从内心的召唤。这种过度张扬个性,强调个人的主体性,恰恰是她们内心焦虑和自我认识定位混乱的表现。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她们无法把握复杂多变的社会,无法认清楚自己,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了迷茫:我是谁?我该做自己呢,还是做别人眼中的我们呢?这些问题无法回答,就无法认清自己,无法进行自我认同,必然会出现自我认同的焦虑,出现自我认同的解构、自我归属感的匮乏和自我意义的丧失,[4]表现在婚恋选择的从众心理,从众能让她们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暂时性地满足内心的期待认同和归属。[5]这种自我认同焦虑,缺乏正确的人生定位,过分看重“愛情”和“婚姻”的形式,最终在爱情和婚姻中迷失自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4.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职校女生婚恋观与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密切相关。我们所熟知的性别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形成具有共识的社会标准。当代的女性形象带有浓厚的刻板印象,如富有同情心的、令人亲切的、温柔的、爱整洁的、依赖男性的,羞涩的、腼腆的、胆小的,多愁善感的等。男性则是成熟、理智、稳重、有较强的事业心。这种刻板印象反映社会对两性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并且,这种刻板印象在我们生存的制度中通过隐性的方式,不断地渗透、强化。突出表现在,媒体中隐藏着大量的性别暗示词汇,无形中强化性别刻板形象。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及展现的女性气质,如贤惠的、性感的,与家务有关等形象,有意或无意地被整合到当前的社会结构之中,成为一种被创造的、重新社会化的、显示社会期待的符号。[6]大众媒体形成的公共话语空间,强势的话语霸权,持续不断地影响着社会性别的建构,是影响职校女生婚恋观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女学生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在爱情和婚姻中倾向于选择成熟、稳重、理智、经济条件较好的男性,正是受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此外,现行的教育毫无例外地强化着传统的性别气质,“教育除了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还有可能或者有责任直接参与新文化的建构”[7]。现有的教育中隐含着传统的性别规定,潜移默化、深刻地影响着女学生的性别认同。现行的教育中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教育期望:男性往往具有主动性和主导性,而女性多是被动的、受制于人的,男女角色的价值判断存在明显的二元对立。女性角色被家庭化、原始化和本能化,男性角色则被社会化、主体化和智能化。教材对女性的描写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女性往往被描写成小题大做、嫉妒成性、缺乏理性;与女性相关的历史业绩基本被遗漏,女性的价值极少得到肯定。[8]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职校女生自我认同度较低,自我定位不准,屈从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规定,将自身定位为柔弱的、不自信的、依赖的、需要被保护的角色,倾向于选择“门当户对”的对象,或者仍相信灰姑娘王子的童话,对爱情和婚姻期望表现得现实而功利。部分女生拜金主义的倾向,将爱情或婚姻视为游戏,背后仍是传统性别角色的深刻影响,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秩序的心理需求。

因此,当代职校女生婚恋观中存在的误区,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在女生群体中的反映,是性别刻板印象经过现代媒体、教育等渠道不断复制、強化的结果,是女生群体自身在成长过程中,自我定位、自我认同焦虑等造成的。因此,加强对职校女生婚恋观的引导,塑造正确的婚恋观显得十分的必要。这也是职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Berger,Peter L,Invitation to Sociology:A Humanistic Perspective,NewYork:Anchor Books,1963.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5-07/23/c_1116018119.htm.

[3]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76.

[4]吴玉军.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J].天津社会科学,2005,(6):39-43.

[5]许颖,陈启山.婚恋节目折射的青年社会心理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3):23.

[6]曹晋.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实践[M].上海:三联书店,2008:50.

[7]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8):1-10.

[8]史静寰.妇女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婚恋观女大学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